对于滑县人来说,新年持续的时间很长,差不多整个正月吧!尤其是正月27、28、29为期三天的“道口古会”,更是大家对正月的特别期盼。
去年这个时候游古会,感触颇深——应该是我记忆里最完整的古会模样,并且创建了一篇美篇,把郑州的妹妹和朋友都吸引来了。因为是陪老爸一起看,比较用心,专门走到古会最热闹的地方观赏。在这之前,每年都有精彩纷呈的古会展演节目,我却因为孩子小或是怕吵而失去游玩的兴趣,总是领着孩子在街道一边买个玩具,吃点小吃,就这样“糊弄”过古会。
今年,古会期间调休4天——很不容易的一个小假期,趁着春天天气回暖,心想不负春光的美好,计划着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走走看看,放慢紧张的生活节奏,享受宇宙的恩赐。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他要和朋友一起,看望老爸老妈,顺便欣赏道口古会。只好改变计划,承担起“为家乡代言”的古会导游角色。昨天,也许老天爷想和滑县人开个玩笑,气温骤降,刮起了大风,生硬把人们对古会的热情刮跑了。玩笑归玩笑,今天,天气差不多恢复了正常,大致上午11点钟的时候,因为禁止机动车出行,我们乘坐出租三轮,来到距离古会最近的地方——大公桥,然后步行到达人群最多的集聚地。哥哥的朋友一边走一边录像,感叹人多!
人的确很多,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片,全是人。因为有警察把守、执勤,尽管人多但不拥挤。
“来了!”不知人群里谁喊了一句,其他人都翘首期盼,四处张望,期待着“古会”展演队的到来。
“来了,快来了”、“听炮声,不远了!”“来了……”“真来了!”也许说出来会给自己和他人更大的希望一样,自从第一句“来了!”之后,类似的声音络绎不绝,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互相调侃、相互打气。
随着喜庆的锣鼓声,第一个展演队——狮子队终于出现了,人们高举手机、相机,兴奋地看着、录着。其实,场地太小,很多表演队没有玩耍几下子,只是过串门一般,亮亮相而已。但是,也有“实演”派的,比如高跷表演队,美轮美奂的演出,华丽漂亮的戏装,引得人们阵阵叫好,非常卖劲儿的小伙子、小姑娘,柔软的腰身、曼妙的舞姿,场面之大,形式之新,都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演出的演员,还是背后的导演,因其对传统文化节目的传承,都值得点赞。“骡马队”的演员最卖力,找了一个亮堂的场地,尽心尽力为滑县父老乡亲和外来客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场大点兵”。尤其是做指挥的小伙子,穿着短袖,来回奔波,尽管看不惯他手臂上的纹身,但是面对任何一个努力的人,都会不由得心生敬意。传统节目“八挂秋”,一个个小精灵吊挂在铁链秋千上,画着脸谱,犹如顽猴一般,做着一个个可爱的动作,听着人群里的“啧啧”称赞声,或许是他们童年最美的记忆吧!“老人旗袍队”展现着人老心不老的风采和韵味,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老人的新风貌。还有那些百看不厌的“背阁”队、“抬阁”队,身着彩妆、被高高举在半空的的小朋友,因为有“花木兰”、“穆桂英”、“七仙女”等经典人物的影子,成为道口古会上摄像机的焦点。“舞龙队”、“挑花篮队”、“秧歌队”甚至那些装束整齐的“广告牌队”尽管不是最出彩的,却是道口古会不可欠缺的。
哥和朋友收获也很大,觉得从郑州专程赶来,很值!今年的道口古会,随着今天晚上的夜色,也会暂时告一段落,敬请明年继续游玩……
“抬阁”之七仙女:
“背阁”之穆桂英:
“抬阁”之……
“八挂秋”上的小精灵:
“舞龙”遇见“万马奔腾”:
舞龙队:
老人花扇舞:
舞高跷:
“莲花灯”:
“挑花篮”的小姑娘:
老当益壮:
帅气的“新郎”,美丽的“新娘”:
旱船队:
怎么样?来年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