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写日记,既轻松又可以吐槽,日课就是这样一处可以抒发情绪的平台。
日课是小范围写作,每次只有一百多人。写了几年下来,很多人都成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这里是最坦诚相见的地方。
在这里没有写作的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用觉得自己写得有什么不好。小瓜说,哪怕一次只写几百字,哪怕是写成流水账也是有意义的。
日课写作是有粘性的,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这里有互动、有点赞、有评论,这也是一个写作者最看中的。如果文章写了没人看,写久了作者也会觉得心灰意冷,渐渐地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
我是把日课当成日记本来写的,完全没有顾虑,更不怕熟人看到,也不担心什么所谓的文笔。这不是一个炫技的地方,这里于我更多的像是一个心灵的慰籍地。
日课鼓励非虚构写作,更看重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日课是我写过的平台里最具有人文情怀的,这大概与老板的气质有关。
虽然任何一个平台的经营者都会考虑商业价值,但日课无疑对写作者是最真诚的。小瓜曾经说过,在日课写作的都是普通人,这里是一个让人人都可以写作的平台。虽然日课一直在艰难的维持,但收费合理,从不开直播赚钱吸粉。
老板是出版人,日课的文章可以结集出版,我爱青山的《我们会怎么死》是日课最新做的一本书,还有前几年做的《人间档案》,都非常具有人文价值。书虽小众,但这也恰恰是真正的文艺青年所喜爱的。
最近,日课又推出了一项新计划,沙龙式的文学恳谈会。写作者可以线上线下与读者见面,听我爱青山讲一段发生在医院里的生死故事,听一场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启蒙课,分享一个逃离大城市隐居大理的青年诗人的田园牧歌。
日课一直在坚守人文情怀,始终关注普通人、关注边缘人、关注最朴素的情感,做时代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