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9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和共鸣——普爸带娃日记10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早晨6点10分,我按时叫醒楚涵早读,除了《新概念英语》,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始《吊屈原赋》和《渔父》的诵读。
昨天看完《大秦帝国》和《风云列国之战国》后,我和楚涵讨论的效果不错,楚涵虽然对给她新增的“大餐”持续表达了不满,但在她声情并茂地诵读时,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对文中的历史人物有了初步的体会。
虽然我和楚涵都觉得屈原可能存在一些历代大文人、大才子都共有的性格缺陷比如过于自负、过于耿直等,但我和楚涵更深刻的体会是屈原对国家、对民族的诚挚热爱和无私奉献,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正如太史公在《史记》中对他高度的评价:“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当然,关于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的描述,我和楚涵也做过讨论,总体来说,我们都觉得太史公可能在写屈原部分时倾注了更多他个人的情感,甚至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能够看到太史公自己的影子。
司马迁才华卓绝却遭受腐刑、身陷囹圄。在狱中,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屈辱,但仍未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与伦比的才华,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而屈原,那个与司马迁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爱国者,他们的人生遭遇,他们的精神追求,不正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吗? 他们在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上,在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真理的探索上,他们能不产生共鸣吗?
是的,我相信,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和共鸣,太史公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也倾注在了《屈原贾生列传》之中。有了这些理解,我想楚涵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有新的体会。(备注:以上纯属我的个人理解和胡言乱语,如有不妥还请多多指正,切勿拿板砖拍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