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晨读感悟【用理性的方法来表达感性的情绪】

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说来惭愧,我是理科生,但是有一颗很文艺很文艺的心~

可能是出于某种刻板印象,因为自己很文艺,所以觉得自己逻辑性差。

哈哈哈~

你看我的因果关系,是不是就能感觉到我的逻辑性了?

我的世界你不懂~

因为没有逻辑。。。

从自己做事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了,学习不懂得循序渐进,想速成。

虽然知道志不坚则智不达,但是不知道事物背后运行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想自己的思维变得有逻辑性,但是一直不得其法。只能安慰自己,慢慢来。

A型人格,总会把每天的任务安排的满满的,但是都完成不了,第二天补前一天的计划。如此反复下去,形成一个恶性闭合电路。

懊恼和耻辱的电流时刻刺激着我,警惕自己不要过失杀人。

一不小心杀了自己的人生。

理想主义者是最容易成为颓废主义者的。

颓废的时候,想活的像猪一样自由自在,但是又没办法像猪一样心安理得。

所以除了向理想这条路前进,我没有路可以选。

在纠结的路上走了6年以后,终于出现了转机。

大三的暑假,我突然想的读书打卡。

我以前就有过这个想法,但是觉得有点作,也觉得不好意思,觉得有显摆的作用,所以就放弃了。

初中毕业,阅读速度大概8个小时20w字。

高中毕业,阅读速度大概7个小时20w字。

我的阅读方式就是一次读2~3个小时,停两三天,继续读。

三次读完一本书,但是用这种阅读方式,前面的内容就不记得了,会有不连贯性,每当觉得情节对不上的时候,就会往前翻。杨澜和白岩松的书,我都是用这样的阅读方式。。。

对付20w字的通识类文本,觉得还行。

我大一时好友送我的木心《文学回忆录》,我到了大三都没读完,应该说就读了一点点。因为50w字啊,我没有那个勇气读完。

还有俄裔美籍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我也读了一丢丢。大学三年屯了太多书没有读完。。。

后来觉得面子那些东西都是虚的,别人觉得我显摆读书就显摆吧。就开始打卡了。

前面说了,我这样的A型人格,每天给自己很多任务,还是不了了之,好处是能坚持下来。哈哈哈,我又无耻的笑了。

中间也停了几次,觉得没啥意思,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这样亦步亦摆,断续断续~

我以前读书真的是感性又感性,想看啥看啥,没有系统的补充知识,也没有有意识地训练读书方法,就是感性~

直到我坚持打卡,读完了50w字的《文学回忆录》,我才真正的喜欢上了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希望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因为木心让我意识到原来有人懂我,我并不是孤岛,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喜欢博尔赫斯的短篇。原来,我并不孤独。

上帝操纵棋手,棋手摆布棋子,在上帝的背后,又有哪位神祗设下尘埃,时光,虚幻与苦痛的羁绊。

                                                                                                                                                --博尔赫斯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有点意识流的感觉。

后来发现,是自己读书的姿势不对。

木心用逻辑,系统地帮我梳理了一遍思绪以后,才发现原来读书也是需要训练的。

所以在读到《文学回忆录》最后几章的时候,有种想啜泣的感觉,包括我现在打这段文字的时候,有种泪珠涌上来的感觉。感觉此生,这么懂我的人不会再有了。(是不是很矫情啊~)

所以有次我截图木心年轻时的照片,说这是我男神~


扯远了~拉回正题。

因为思考自己读书的方式联想到自己做事的方式:

我既然可以在读书方式方面慢慢有逻辑性,那么我学习其他东西呢?

后来我用爱今天这个软件分模块计时,每个模块30分钟(这个方法跟番茄工作法有点像)这样每次要完成任务的时候我就不会那么痛苦。

用理性的方法来表达感性的情绪,是我和自己的世界和解的方式。

至少,这个方法可以舒缓自己近期的焦虑,让自己的挫败感不会那么浓郁。

Ps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一篇没有逻辑的文章,天马行空。但是这样会让我敢于表达,即使你不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