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上午,实验小学四楼的大会议室里正在进行“每月一课”的展示评比活动。经过各教研组精心打磨的四节课一一亮相,作课教师自然的教态,巧妙清晰的教学设计,不留痕迹的过渡语言让听者不禁赞叹。学生们精彩的回答,敏捷的思维,朗朗的书声让我们引以自豪。在老师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第一次“每月一课”活动圆满结束。
我们一年级教研组选择了《夜色》这一课。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初稿,二稿,三稿的多次研磨,逐班轮流上课,每一次课下来都认真查找不足,集体商量如何解决。
针对本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读好长句子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已经解决了,所以本节课我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情感,引导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人。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我采用复习词语的方式来导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孩子基本上都能读准字音。第二:学习第一小节,体会“害怕”。这一小节重点在于感受“我”的胆小,有些孩子感受不到“胆子很小很小”是多小,于是我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我从前胆子小;我从前胆子很小;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让学生体会到“很小很小”的感觉,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胆小”。我还引导学生利用“一......就......”造句以及关注省略号,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所省略的内容。第三: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爸爸的固执以及“我”的不情愿,接着转变成开心、高兴,发现夜色的美好,同时鼓励孩子要向文中的“我”一样,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课后,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过渡语有时候用得很好,但有些时候有些牵强,还需要再改一改;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教学时,难免会有些出乎意料的事情,给他的评价语不是很恰当,这一点,还需要再磨练磨练;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时需要调整;应该随文进行识字写字,更利于学习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