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影响 让爱温暖
----学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举措之见
近些年,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轻者像叛逆、自卑、厌学,进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犹豫、焦虑,甚至走向更极端。
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到2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诚然,这些问题的产生及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正因为上面真正的数据所印证,所以,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就要义不容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担负起自己的重任,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科学制定对应方案,及时发现并斩断问题的产生。同时更要治未病,即从根源上不让这些问题所产生。
首先,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正严格落实相应方针政策。不可否认,今天社会包含了教育,内卷化程度很重,在现行中高考模式下,不少地方和学校一直以分数论成败。在没有更合理有效的方法方式下,只有靠强化硬磨耗时等提升成绩。比如早上5点即起床入班,晚上八九十来点回寝,就餐不超20分钟,有的两三周回家休息一次等等。这些规定要求一度蔓延下沉至小学阶段,搞得人心惶惶,自此从小就背上沉重的包袱。
尽管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也懂得古人所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可现实仍然把不同情况的活生生的孩子当做是一样的产品来打磨加工。有些跟不上要求,不适应节奏,休息睡眠不好,影响身体,在得不到有效合理的指导和排解下,又累加诱变着心理的正常发展。
所以,当上级主管部门和高层看清这个问题后,制定出台了多种相应文件和政策。远的不说,就讲近期教育部发布的负面清单,即12个严禁。各地各校如若真能不折不扣地做到有禁当止,定能积极影响引领孩子走向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至少会减轻、减缓、减少不良问题及数据。
其次,学校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绝非一朝一日,孩子本身在学校的时间就很长,而且在一所学校就读的时间相对也不短。因此,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要开足开齐相应科目,让孩子在不同的知识间进行调节,在相应的学科上有特长被捕捉、被发现,从而增加自信,增强存在感。同时要多开展活动,如体育运动会、音乐演唱会、美术画展,时政热点节日进行演讲比赛、读书会,庆祝活动,科技制作展等等,让学习与活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张弛有度。还应锦行有声教育,每天上课前让孩子大声讲3~5分钟。使其养成习惯,敢讲、善讲、多讲,如此对校园欺凌等很自然地做到大声说“不”。
再者,作为班主任,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行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观察,勤发现,有问题及时解决。多到学生中间去,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真心朋友,使其信任、信赖,有事多向班主任及时地倾诉和反馈。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把机会、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善于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同时给予学生相关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指导,如合理转移,通过唱歌、劳动等释放不良的情绪,不使其叠加积累,及时地给排遣。另外,与其他老师进行联动,形成完整的系统网。班主任时间、精力毕竟有限,需要与相关老师协助沟通。为学生合理健康发展,创造温馨和谐条件。
最后,要真正地做好家校公育工作。教育是一场源于学校与家庭的双向奔赴,单依赖任一方都失之平衡。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老师更要实时与家长交流分析,合理引导、引领家长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给家长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家长适时沟通,共同把握孩子方向。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当前,更影响未来,不但牵连自己、家庭,进而会影响社会稳定发展。老师要充分提升认识,方能更好地自觉地展开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心向往之“好老师”,要靠近“好老师”,要走向“好老师”,一心一意做学问,踏踏实实育新人,尽最大的努力和能力来用心影响孩子,让爱温暖孩子,促使其走正道,行好事,心中有爱,目中有光,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