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能尽早地拥有一间彻彻底底属于自己的房间最好不过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自己的书桌等等,都是自己的独立空间,私密自由的场所。你的地盘儿你做主,这任谁都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生于1973年的10月25号,长在农村乡下。一直在村子里生活了差点儿14年整,我家从1987年的9月23号,大约“秋分”时节才从村里的平房,搬迁到离家20多里外的煤矿职工家属院,住进8号楼的四层西门,8112号。我们兄弟俩和妈妈当年沾了父亲作为煤矿科技干部身份的光,从老家乡下通过“农转非”渠道告别了村里的一亩三分地,从农村里的平房住进了两室一厅一卫一厨外加南北通透双阳台的楼房。尤其是昔年冬天入住楼房后,平生初次享受到24小时供暖房间的温馨惬意,那份由内而外的舒心与满足,算而今虽已过36年矣,但仍记忆犹新。
我自打出生开始起在村里老家度过的近14年里,我们兄弟俩和父母以及偶尔奶奶后来的轮班儿同住,向来都是同住在一个两开间的大屋里。东西向朝阳的屋南侧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土炕,外屋里有一个大锅灶,抱柴烧锅,做饭、炒菜和烧开水,甚至是给猪熬猪食,统统都是在屋外的一个灶台上完成的活计。
那年月里,一家几口人都是没有各自独立房间的,同吃同住都是在一个大屋里。并且实际上当年的乡下村里的条件基本都是一样的,很少有特殊。
直到我14岁以后的秋天从村里的平房大通炕,托我老爸的福儿,搬进了四层楼上两室一厅的标准单元房,享有了和弟弟哥儿俩同住的一个单间,才感觉出独处空间的好处与可贵。确实是方便嘛!十四岁上了初中的我,彼时肚子里已经多少塞进去了一点儿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还有李后主的那些风花雪月的颓废主义浪漫词。你比如说,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偶尔来了兴致,便非常自得地对着写字台上的镜子,哼哼唧唧地念上几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特么东风……”
英国那位意识流派的著名女文豪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前不就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一间自己的房子》么?曾在100多年前,伍尔芙就宣扬过她的观点,称女人们若想要成为作家,首先要必须足够有钱,同时至少还要拥有一间独属于自己的房间。有钱、有地方并且有尊严和自由地去写想写的东西。真好!
我自打有了一个自己和弟弟的单间起居室以后,心里便很快地就萌生出给班上心仪的女同学,抒写温馨浪漫小纸条儿的好习惯。本来也是嘛,谁还没有年轻过呀?毕竟野百合也是很可以有它们春天的啊……
那遥远的1988年春天,不早也不晚地在料峭的春风里悄然而至了!至今我犹记得曾经兴奋地手攥着第一张收获的女同学照片,甜蜜地猫在自己的房间里窃窃私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哇][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