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走到沙漠去看海)
若要赚钱,多多少少的就能赚到一些钱;若要惬意,也不必等在以后的时光里追忆从前,这或许也是体现做人能力的一个标准,而大概也是为人的底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画饼的人多了,吃饼的人也慢慢的习惯了去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胃口,随着时间越拉越长,什么样离谱的饼都层出不穷的出现,什么饼都吃得下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饼画的多了,能将其实现的人却越来越少,最开始还是达成后分饼不均,慢慢地,画饼的人连饼都画不圆了。
可能在画饼和吃饼的人,双方两边都在心里责怪对方对不住自己,事实也是两方的人,无论怎样说,怎样做,呈现怎样的结果,对方也都不满意。
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久都无法看清和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有些人,看上去很固步不封,他可能真的没有兴趣动力,甚至是没有力量和勇气去改变自己,他唯有一点点力量去适应并不适应的环境,于是他看起来,无论忙碌还是清闲,都不活跃。
但也可能他们只是单纯胆小的不敢去见识更多的想法和人心,或许他们因缘着某些际遇而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观念,于是他不再愿意与旁人一样再热情的迎合这个世界,拥有了或者失去了,都不会对他的心态造成多大的波澜,就是他的“热爱”,不在这里了,然而在哪里呢,他可能还没有办法遇到,于是我们也没有办法看到,如果有一天,他开始不一样了,或许应该就是他又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某些可能性。
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定义一个人的秉性与全部,环境会随时改变,于是人也在不断的改变,但一定可以大概率的判断出那个人接下来对某一件事,或者对某一个人的态度,它是一个惯性的判断,只是存在或对或错的变数。
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一切权力,包括犯错的。因为人有从前跟现在并不相同的想法,甚至可以瞬息万变,对错也会在人的不同时段,被不同的认定,而之所以人会有新的想法产生,与以往背道而驰,甚至达到令人困惑的地步,一定是他在时光里,看见与悟到了一个疾苦,它撼动了隐藏最深的恻隐之心,于是一切不得不开始变化。
改变之后,有的人会制造一个仪式感,于是很多美好有了开始,很多遗憾,也拥有了告别的机会。
人们开始想的特别明白,总要做点什么的,理想也好,日常也罢,一定要安排满人生,然后在那一件又一件特意安排的事件里,留下一点“成绩”,或许不必一直辉煌着,但一定要难忘记。
每个人都在寻找,每个人都在奔跑,只有你停滞不前,就显得对规则和对手们很没有礼貌。
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人处事的标准,还有人生的标准。有人说你这做不好,有人说你那又做不好,你每天好像都在触碰着标准的雷区,可标准换了一批人又有了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评价,那么到底又是谁在真心表达,而谁又在刻意的无理取闹,还是所有人的表达里都或多或少的掺了假,你看着这些表达,是否还能够快递且准确的判断出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往前走,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不断的遇见、收获、和校正的方式。
人们回头看自己时,会发现大部分的决定和做法都是错的,或者都不那么可圈可点,但也一步一步支撑自己走到了今天,明天还有明天的遇见,明天过后还有很多个日日夜夜,时间里还有无数的遇见,要去面对和判断,你用心在走每一段路、每一步路,就够了。
世事难预料,用过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