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两岁的阿黛尔,在妈妈生下弟弟后,发觉妈妈给了小宝宝很多关注。他将此解释为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吸引了妈妈更多关注,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他错误地认为,当自己也表现得像个小宝宝,爱哭,需要奶瓶,尿裤子,妈妈就会像关注小宝宝一样的爱自己。结果自然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沮丧、厌烦,而非充满爱意。阿黛尔的解释并非事实,但他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因为他的行为将取决于他所相信的事实。
这个案例讲的就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孩子的观察能力强于大人,但解读能力弱于大人。
当听到樊登老师讲到这时,我的心“咯噔”一下,思绪放飞到儿子出生的前夜,两周半闺女的嚎啕大哭没有拉住去医院生宝宝的我。
好在儿子顺产,第二天我们从医院回来,女儿看到奶奶抱着小娃娃,胆怯地躲到一边,孤单的模样让人心疼。
我招呼她过来看娃娃,并说道:“这是小弟弟,你和她都是妈妈的宝贝。”只见她怯生生的,眼里写满了疑惑,好像在说“为什么”,嘴里却一直说着:“我的妈妈,我的妈妈。”
我把女儿揽在怀里,像搂着一个失而复得的宝贝。
接下来的几天,闺女也许是为了和娃娃“争妈妈”哪也不去,就陪我在床上呆着,晚上,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我忍着生产的疼痛和虚弱,照顾着两个宝贝儿。
想想女儿委屈的样子,现在还有些心疼,今天听了樊登老师的《正面管教》,我忽然间明白那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争得妈妈的爱。
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也开始喜欢上弟弟,高兴地推着小车,逗得车上的弟弟“咯咯”笑。当邻居大妈逗她说:“把弟弟给我们吧。”她撅着小嘴坚决地说:“不行!”
孩子,不管何时何地,你们都是爸妈最爱的宝贝!你们始终是彼此最亲近的人!
20190523初稿,2021082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