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知己聊天,发了发牢骚,也无意间说出了我的困惑与思考!
梁宁做客金星秀,她是当今国际歌剧舞台上,一位杰出的花腔抒情女中音歌唱家。她是当今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上以及音乐会中最成功的歌唱家之一,能熟练地运用中、英、德、法、意、西、瑞典、拉丁文等演唱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和经典歌剧。可笑的是,在金星秀的现场,没有观众认识她,连沈南都不认识她!甚至都没听说过!
上高中时,我们的声乐老师王喜军,他的老师是北京的刘秉义和王海明,所以,跟着他,学习了比较先进的方法,理念!高中时我的两位优秀的同学,家里经济条件都可以,一位现在是中央歌剧院的歌剧演员,现在好像在美国留学,一位在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读书,应该快毕业了!出国也是无奈之举,没有市场,也算是怀才不遇吧!我也和他们一样,从高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歌剧,唱歌剧,表演歌剧!
上大学了,我就选择了柴慧霞老师。她是一位出色的女中音!所以大三那年,我有幸系统学习了女中音的唱法,直到现在,我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期,怎样把女中音的浑厚与女高音的爆发,结合起来,这是我的困惑!
我的性格总是这样。犟!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分场合,不分环境。
回忆起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去跑场挣钱,唱流行歌,唱民歌,我也缺钱,可我好像就是放不下身段,唱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同学们叫了我几次,我都是唱美声歌曲。以后他们也在不叫我,因为我每次选的歌,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不适合场合!
直到2012年去参加甘肃省的校园歌手大奖赛,这是我最开心的一次比赛!我演唱了自己最喜爱的歌曲。选自歌剧《蝙蝠》中的《笑之歌》,师大的朱东生教授是评委。这次算是对我的一个肯定!在这个环境里,我的风格,选曲,都是合适的,舒服的!之后就深陷于考工作的漩涡中,没有时间精力来唱歌了!嗓子也收了伤,休息了四年!这次参加城关好声音。是我休息了四年,第一次走向舞台。
我觉得昨天。我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选曲,风格,伴奏,都是与这个环境,场合不符合!我还是把我最热爱的音乐带给大家,尽管大家听不懂,也不喜欢!我就是个异类吧!总是在挑战着规则,挑战着大众,挑战着原本平衡的一切。
中国一共九所正规的音乐学院。只有四川音乐学院加入了通俗唱法,现在还有原生态唱法。可是在国际上,民族唱法没有得到认可的,没有完全的体系,发声的方法也不科学!更不用说通俗唱法了。国际上,拿过大奖的那些通俗歌手,我们来分析他们的发声,表演,怎么能不佩服,都有着那么浑厚的美声功底!
学音乐的都非常清楚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一系列的音乐大师,儿童钢琴教材,《汤普森》。大学必修课《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王国维的《复调》,《和声》等。大学的声乐和钢琴为什么必修课,为什么都是西方的东西?那么中国的音乐家呢?中国人编写的教材里边为什么全部是外国曲目?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九所音乐学院所学习的,都是外国人的音乐和外国人的教材?为什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天津音乐学院要设立声歌系?五线谱为什么要在中国普及?陶笛教材,都没有简谱版的。我们这些音乐人,不应该反思吗?为什么通俗唱法要学美声的发声技巧?中国的记谱法为什么会消失,被淘汰,为什么现在合唱越来越流行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吗?
其实我也在困惑,为什么,发声不科学的音乐,简单的音乐,没有深度的音乐,大家还要去一直,一直的,热爱呢?是中国的音乐教育没有普及?大环境,欣赏水平,还有,经济,意识理念,都跟不上吧!
举个例子拿甘肃来讲,高考的时候,为什么学声乐的必考钢琴?为什么考视唱练耳,为什么考构唱与模唱?而且都以钢琴为基础?为什么不考琵琶?古筝?杨琴?二胡,为什么?我认为。钢琴是最全面,综合性强的一种乐器吧!就如同美声唱法,它结合了民族,通俗,原生态的,多种唱法的特点。综合,科学,有深度,难!
经过这一次的比赛,我的方向更加明确。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继续学习,练习!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