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在人的童年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在最初的粉红色阶段,阅读是以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就要开始主题阅读。
2.孩子们的阅读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情,他们应该与父母、教师一起阅读。只有共读、共写,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通过共读,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孩子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这就是为孩子们选书的价值所在。
3.其实从出生开始,儿童就已经在学习,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小学以前的学习更加重要。
4.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趣味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会获得的本领。
5.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精神的成长依赖于不断阅读适合年龄发展的优秀作品。在各个人群的基础书目中,小学生的基础书目最为重要。
6.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应该是一本雅俗共赏、有用、正派、成一家之言、常读常新的书。在我看来,有用的书能够打开中学生的视野,帮助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推开一扇窗看到一片风景,有助于中学生人生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