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音智班
德国哲学四圣之一、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曾说过一段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回味绵长。回首往事,正是因为生命中曾经遇到的那些使我撼动的灵魂,塑造了我。
今天,刚刚听说了原来大学时代音智班沈建军老师已于2014年去世的消息,看到师弟师妹们缅怀他的文章,泪如泉涌之际,思绪又回到那个载歌载舞的青春校园时代。
我所在的大学是典型的理工科大学,男女生比例7:1,那时的女生宿舍被戏称为“熊猫馆”。可是在这所本应有些乏味的大学校园里,却有一个奇葩似的存在,那就是音乐大楼。那时并没有觉得什么,可是现在想来,在八九十年代的理工科大学里,能划拨出一整栋教学楼来搞音乐教育的,估计也就只此一家了,不知道沈老师当时是花了多大的心血才说服校长朱九思有此一举的。而正因那时学校别具一格对音乐和艺术教育的投入,开枝散叶,现在在世界各地每个角落,不知道又有多少如我一般的学子,受益终生。时至今日,大学上过的课程已全无印象,唯有那栋音乐楼,及音乐楼里流淌出来的琴声,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时时想起。而每当想起音乐楼,就会想起沈老师笔挺的腰杆、一米八的魁梧身姿、与笑眯眯指挥大家合唱、鼓励大家跳舞的样子。
沈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学大提琴出身,如何流落到一个纯理工科大学做音乐副教授,已不可考。他自己从来笑眯眯地,绝口不提往事。只要和学生在一起,他就是一个连眼神里都充满了音乐细胞的风流倜傥的老爷子。沈老师的著名理论是音乐能开发智力,为此还编写了很多书,专门开办了一个音乐智力班(选修课)。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学乐器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我记得有个中学同学会弹琵琶、在那时简直就被大家视为天人。崔健的“一无所有”刚出来不久,摇滚和吉他才刚开始流行,校园民谣那都是后来的事了,这种背景之下,理工科大学里一群业余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基础能好到哪里去,可见一斑。可是沈老师愣是能把我们这群音乐爱好者聚拢在一起,深入浅出讲理论,嘈嘈切切学乐器,开合唱团,办钢琴演奏会,办吉他班,上完课再来一个多小时的交际舞,把音智班办得生龙活虎,后来因为想上的同学太多,不得不采取考试的方式限制名额。也许音乐真的能开发智力,至少我觉得我虽然不怎么努力上课,专业课也还完成的不错。
我只记得那时一有空闲就往音乐楼里跑,每样乐器轮着练,民乐西洋乐,练得不亦乐乎。那时订钢琴房一个小时只要五毛钱,音智班的还有免费的琴房课时。每个琴房上面有个小窗口,每每女生在里面弹琴,男生就踮了脚尖在小窗口里看。有一天,我正在弹理查德克莱德曼,突然听到窗口悉悉索索有人偷听,原来是男友带了他的好兄弟来显摆,后来他说,你怎么弹那么难听,哈哈。虽然现在很多乐器都已忘掉怎么吹拉弹了,可是我对器乐的爱好由此根深蒂固,每到一个城市,第一个光顾的往往是乐器店,即使不会弹,摸一摸,也流连忘返;也时常去听音乐会。即使在国外,有音乐的陪伴,有一群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从不感到孤单寂寞,人生多了很多乐趣。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沈老师的音智班不仅教音乐,实际上做的是艺术的通识教育。那时每到上完课,沈老师一声令下,男生们把桌椅往教室四周一摆,中间就自然成了一个小舞池。然后老师连哄带骗,把我们赶入舞池,捉对“厮杀”。那时我在同学中舞算跳得还行的,常常跳着跳着,其他同学就停下来,看我和我那高个子的舞伴跳舞,沈老师就笑眯眯地点评一下,说,你们看,女生跳舞时脖子就得要那样往后仰一点。然后还笑眯眯地说,你们俩很般配啊。下次跳舞,接着把我和那个男生往一起赶。知道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沈老师恨不得比那个男生还遗憾,挺性情中人的感觉。
沈老师偏爱女生,也许这是爱好艺术的老师的“通病”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巧,我后来在美国加入的合唱团,我们的指挥兼艺术教练也姓沈,是一位数学和音乐兼修的教授,也很喜欢女生,常夸我们合唱团的女生比别家漂亮,由此使合唱团的女生们感觉良好、良性循环、果真舞台造型越来越漂亮。这是后话了。每当看到沈指挥,我也会隐约地想起,大学时代的沈老师,他们一站上舞台的瞬间,天空都为之灿然,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感召力,真使人慨叹。甚至可以说,这么多年过去后再回首,大学七年里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竟然就是我们的音智班了。我们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那群孩子那样,在音乐的浸泡下,自由生长。
我们读书那时候,数码相机还没出来,也不像现在这样随时可以手机摄影,因此,我们和沈老师在一起时留下来的照片、录像都非常少,然而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们当时音智班的同学,来自于全校各个院系,毕业后也都早已如云散去了,但我想,如同我一样,在音智班时代培养的音乐情怀,将陪伴和温暖我们的一生。无论是在我的IT行业“女强人”时代,还是在后来异国他乡的“女汉子”时代,“文青”这个称号始终如影随形陪伴着我。文青大抵代表了,有情怀,爱遐想,喜舞文弄墨,好风花雪月,常具忧国忧民之情怀与壮怀激烈之文采;没有烟火气,可能同时也有些世事天真的呆萌。想起沈老师,应该亦如是吧。据参加了沈老师悼念仪式的师弟师妹讲,沈老师走时,仪式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寒酸。初看到时我不禁有些唏嘘,然而细思往事,发觉音智班几乎是我大学最重要的回忆时,我觉得沈老师在天之灵是不会遗憾的。他用一生的热血,化作漫天的桃李,他对艺术的热爱,早已开枝散叶,在全世界各地学生的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多少人的生命因之而改变,而精彩。他并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像一棵树,用他的枝叶摇动着另一棵树,用他的灵魂,撼动着另一个灵魂!
谢谢沈老师。相信天上那个世界,依然音乐陪伴,学生环绕,欢乐常在!永远的音智班,永远的青春校园,将一直停留在您学生的记忆中。
附:同学们为纪念沈老师,建了群,写了歌(点击下面蓝字播放)。理工科学生的原创,虽然并不成熟也不一定动听,但那份真情实感,聊以告慰沈老师在天之灵。毕业二十年后,大家仍时时怀念、谈起的老师,真的伟大!
1)《音智班》----词/曲/演唱:Fang
永远的音智班
他们说你走时没有换衣衫,挥挥手就去了天那端;他们说你后来走不动了,不再带他们骑出喻家山。可是我会永远,记住那自由生长的音智班!
你拂去那些乐器上的灰尘,点亮了我们的歌声;谁说理工科校园里没有色彩斑斓,音乐之花洒满他们心田。伴他走遍天涯,历经风雨,自由生长,不怕艰难!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我们没忘掉那升降号,更没忘掉那多瑙河,西八楼的音乐依然流淌,在永远的音智班!
2)《重逢》----词/曲:Insdream,演唱:Fang/小牛排
重逢
就在那一瞬间,握手的一瞬间,曾经的欢笑哭泣一起浮现。
还是那一句话,沉默的一句话,所有的骄傲失落回到从前。
多少个春夏秋,分不清白键黑,多少个来来回,揉进琴弦。门前的台阶上,晚风轻醉斜阳,是你的半月亮,飘出了窗。
听见吗,他们在呼喊你的名字,别哭呀,他就在那里看着你。
二十年,我们脚步匆匆,再回首又见少年的梦。二十年我们浪迹天涯,再回首重逢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