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出奇效
A市交通警察支队不久前搞过一次“交警扮的哥”活动。那一天,数十名交警穿上便装,“秘密行动”开起了出租车。一天中,他们受过乘客的气,也有的违了章,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的哥”们谋生的艰难与不易。另外,通过换位,他们也看到了自己执法过程中的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再来看看另外一件事:在繁华的大街上,几名城管把一位瓜农的西瓜砸了个稀巴烂,卖瓜的女主人在大街上抱着烂瓜痛哭。这几个城管一定是没种过瓜的,如果他们也能像交警那样换一下位,如果他们能到田间地头感受、体会一下,想一想农民从育苗到瓜成熟这几个月中的艰辛,他们就不会再忍心这么做了,而是一定会对瓜农体贴许多。
换位办事,换位思考,就是我们所说的将心比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暂时抛开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满足别人的利益。其实,利益在很多时候是互相关联的,你能考虑别人的利益,别人也会考虑你的利益。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
一个人只有具备习惯于换位思考的素质,具有过人的理解力,才能去理解平时所无法理解的东西,而对方也才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这样,人家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在人际交往时,人们不仅习惯于从自己的特定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而且还习惯于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如果大家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都能将心比心地换位感受一番,那么,许多冲突、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也许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一定举双手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移情”,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当然,这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有时我们以为别人遇到了痛苦的事,我们就该安慰他(她),这样会抚平别人的创伤,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那么简单。
小宁的老公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料理完丧事,她疲倦且悲伤地回到家后,就开始面对亲友日复一日的关心询问:“他是怎么死的?”“你怎么没有及时呼救?”“之前你们夫妻吵过架吗?”“天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些人的出发点当然是关心,但对处于情绪低潮期的小宁,这却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以至后来她一看到有人来就害怕。“我最需要的,是沉默的体谅,但却没有人给我。”她说。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很想帮助别人,但是只有好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体谅别人的能力。即使安慰也是需要技巧的。有时我们太急着给别人我们的观念、判断和看法,却忘了输送真正的温暖;我们太急于知道自己想知道的,却忘了别人的伤口还没愈合。
换位思考不但需要转换思维模式,还需要一点好奇心来探求他人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换位思考必然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移情”这一根本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所谓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仍局限于自己设定的小圈圈之中,绝对无法使人体验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只有真正地“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