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2017年想做的事情以后,发现仅仅是主题阅读都涉及瑜伽、思维导图、绘画、视觉化、新媒体等,还不算工作上的各类材料。可是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没有刻意练习,反而精力分散四处开花,虽然能得到短期的收益(一般学新东西的时候我总是提升很快),但是以1年为时间纬度,发现尝试很多,精进的却没有。
2015
2015年是我的内心动荡期,心里的自卑让我一度觉得自己不能没有工作,只能在工作上急切寻找能让我自信、迅速成长并获得认同的东西,那一年我成了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心底里仍然是焦急的,担心工作会不要我,满满的不安全感,每天用微笑掩藏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那一年确实成长了,但是我没有欣慰,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要做更好,做更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那一年我也开始探寻自我,因为我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和骄傲的灵魂。然后遇到了思维导图,开启疯狂求学的模式,花费近3万块钱学习思维导图基础班网络课、思维导图进阶班网络课程、思维导图基础班线下课、思维导图进阶班线下课、品思思维导图E2课程、品思思维导图E3课程,辗转南京、上海、杭州,遇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而他们,竟成了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成了微信群朋友圈里的精神导师。思维导图开启了我的自我探索之旅。
2016
2016年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谓”多灾多难”,身体、财富、工作等等都给了我很深的打击,直到轻微抑郁和彻底崩溃,想要就那样堕落下去,幻想被黑洞吸走。那一瞬间我想到的是爸妈,担心他们没有我会伤心。我是怕死的,最终我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男朋友,在他的陪伴和开导下,我慢慢恢复,事情也越来越顺利,渐渐从受害者模式转换为掌控者模式。2016年,在自我探索之旅上,我报名了一些微课,张德芬、夏歌、刘人杰等;读了几本书,整天满脑子想着我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这些类哲学的思考比较烧脑,也让我患得患失,有点颠有点痴。回顾2016年,确实越来越成熟,做事情越来越靠谱,内心越来越淡定,对未来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析,懂得了少即是多,少则得多则惑,开始接触断舍离并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断舍离;也察觉向外认同的那颗急切的心,并愿陪伴自己慢慢的向内看,爱自己,做自己,允许偶尔的消极、嫉妒、抱怨等情绪的发生。这一年做得最好的两件事,是平均每天都有跟我妈电话联络,跟家里的关系更胜从前;瑜伽学习入门了,有了投入学习的激情和渴望。
2017
2017年伊始,相比于以往,我的年度计划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提升,也懂得精进的道理。所以,2017年年度计划我做了拆分,前三个月只给自己三个关键词:瑜伽、思维导图、新媒体。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已经成为习惯,比如和家人联络、断舍离、早起等等,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拥有一套可自行启动的程序。
写于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