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最后结尾的时候,陈思诚说,我们做这样一部戏,本来就是献给时间的,那么十年后你觉得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佟丽娅说,那个时候肯定会跟爱的人在一起。算一下时间,才过去5年,他们俩就婚变了,不得不说,时间是把无情的刻刀,把岁月刻的支离破碎。
这是第二次写“怀旧”这类的话题,只不过上次写了2000多字,发表的时候网络突然卡了一下,然后发表失败,2000多字就没了,这次特意用专业的软件来写,不要再给我卡死了。
重新再写一遍已经写过的话题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比如,你刚刚做完100个俯卧撑,教练说,动作不标准,重新来。让我鼓起勇气来再写一遍的,是最新一期的《极限挑战》。这个节目由于各种小人作祟,从第一季开始就断断续续的停播、复播,没办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看第一季的时候是大二,它对我来说,也算是光阴的故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个人特别喜欢民国和80年代那种感觉,民国情怀比较普遍,才子佳人,宜乎众矣;80年代的情怀倒是从小受到的熏陶,对于90年代的人来说,想必都接触过一些80年代人记忆中的东西,比如皮筋、滚铁环、搪瓷砖、各种明星墙画、空地上支起一块大白布大家坐一起看电影、还有那种特别大的录音机——放磁带在里面听歌——有时候不清楚还要用棉签沾着酒精擦拭……时代的交接总是有一个重叠的区域,不过很好,这样让我们这些人能了解到那个时代,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00后可以去看看《金婚》加强了解。
很少听到爸爸说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当年也是道上的人,怕给我带来不好的影响,爸爸对以前的事情从来不提,无意间无聊,就聊了起来,和现在的年轻人很像,很俗套的剧情——辗转于祖国的一线城市,做活挣钱,住宿和餐食都是很便宜的那种,不时经济紧张。当时我觉得,我读了这么多书,以后肯定不用重复你们年轻时候的生活,现在发现,是当年的自己错了。总觉得妈妈也不注意打扮自己,偶尔翻到年轻时候的照片,那也是紧跟潮流,跟现在的“剁手党”有的一拼。《白鹿原》里面年老的白嘉轩对儿子说,别看现在世道这么乱,变来变去的,有些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果然,还是我嘉轩叔说的对。时间在往前,年代在更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不得已和苦衷,也享受着他们这个时代的专属味道。
父辈这一代,最让我羡慕的就是有很多家人。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我只有一个弟弟,那就是我的影子,有时候没光了还不知道跑哪闲逛去了。血浓于水,这种根源上的亲密难以比拟,小时候,小孩子闹矛盾,哥哥姐姐帮忙出头,打打闹闹就过去了,长大后,各自成家,遇到什么事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儿女情长》说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家庭。
一次问爸爸,你年轻时候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想当兵,想去保卫国家。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是我不能比拟的。很自然的想到《乘风破浪》里面小镇青年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这个东西,他们比我理解的要透彻,他们不知道什么高端的理论知识,心中的执念自然的引导他们前进,大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大气。这种情感很复杂,你可以说是心中执念,也可以说是江湖义气,如同对《英雄本色》的评价褒贬不一,大时代环境下的万千青年的迷茫和坚持。
大智若愚说的就是他们。《极限挑战》里面,导演问黄渤你了解你父亲吗,黄渤说,刚开始不懂,后来懂了,现在有不太懂了。他们是“生活的艺术”这门课的老师,以前不懂,当自己要生活了,要一个人处理一堆事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现在对我来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妈,这个菜怎么炒?爸,帮我寄一床被子过来,超市里面买的不行,太冷了。他们是一门心思的想把50年的生活经历所学到的知识通通教给我,没经历生活的我是没心思学的,到如今才知道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多少年了,赶紧追赶,作死的学。一谈论起读书,别人都说,《百年孤独》、《飘》看不懂,真正读不懂的,是父母这本书,一辈子都看不懂。
中途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感觉已经没有了,勉强撑着写完,下次一定要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