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小姑娘的点名,其中一问题“有暗恋的人吗”,回答“现在问这个问题如此幼稚,我们都大三了,还问这种问题”。
我有些哑然,接着又猝不及防地感到无措,原来,我们都已经过了那个能够所谓暗恋上一个人的年纪了啊。我等着有人来艾特我做这份点名,至于这道问题,答案都已想好,就填“哈哈哈有啊”。
在心里默默地多念了几遍“暗恋”后,忽然觉得,她就像是我站在奶茶窗口前,对营业员说,“一杯暗恋,加薏米、暖、少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入学时流利背诵,多年来烂熟于心,至今已近乎成为本能反应,我却是在刚刚它猛然闪进脑中时才惊觉,去了麻木带些情感,竟能淡淡地嚼出青青的甘苦味。我想若是让我教小孩子这首诗,我会告诉他,虽然你现在可能不明白,但这确实是首很美的诗。
因此,已起身准备完全跨出象牙塔并再不回头的大三生,想让自己任性也好、幼稚也罢地再次想一想有关暗恋的枝梢。
回忆着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想或是不想,直接影响着它在或是不在那里,以为遗落的实则清晰,本该清晰的却模糊不已。就如我曾无比精确地回忆起自己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关乎暗与恋的点滴碎片,装订成册。现在却似乎排斥性地想不起过去一年多的光影是如何地斑驳错落。
最近一次的微信联系是在两三周前了吧,以我作为前辈的回答形式展开,鼓励形式结束,没有修饰和闲话。两天后我删了聊天记录。
最近一次大规模地产生负面情绪是在朋友圈看到部门一行新人外出浪,他却丝丝毫毫没有知会我,像是过了期被抛弃。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校门口,我仰头看了几秒,没有对视后便转头转身。后来在微信上看到说我不理他时,突然极度厌烦起这种联系,用不耐的语气发了他最不喜欢的再见表情。我隐隐地预感到有什么在结束,而事实也的确是在结束。
最近一次下决心是在欢送会上,我意外地得知,不久前刚跟我说了再次分手的女友,前几天再次复合。我配合身边的人一同笑着,感觉好累。
倒数第二次下决心是在自习室,我放下纸笔,透过屏幕感觉着屏幕另一端的那个人的情绪起伏。事后想想,其实大抵都是与那个女孩子有关。
倒数第三次下决心是暑假,我收到一封情真意切的电子版手写信,中心主旨是感谢。是了,只有也应该只有感谢了,不必深想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谢。
……
好多好多,记不清了,也不愿再想了。
自然也有小小的或大大的开心,但也没力气和欲望去描述了。
我知道他所叙述的喜怒哀乐与我无关,我不知道他是否因为我的变化而产生过波动;我知道我每次看向他时都故作随意,我不知道他看我时眼里有没有同样含笑;我知道有个女孩他曾说过是再也遇不到的好女孩,我不知道我的好又会被归类为哪一种好……
也许,暗恋的情节有很多种,暗恋的结果有成与不成两种,而暗恋的原因,说到底只是简单的他并不喜欢我罢了。
我在日记上写,她累了,她想做回她自己,若是你讨厌这样的我,那最好。
这么长长一串,竟像是一封悲伤的告白信。
现在,我想听课时听课,不想听课时看闲书,学写毛笔字,尝试做饭做菜,着迷口红,热衷每次抢买九块九的电影票然后抱桶爆米花一个人看完。很多时候觉得,这么过还真不错。
是时间的作用太强大,还是说喜欢其实可以被分散。
同学,我曾不舍得删聊天记录,曾总是不自觉地笑,曾幻想我们会不会在一起,曾放大所有的细细微微。虽然我现在甚至不愿去仔细地回想,因为觉得她并不美好,或许还可笑,但我也不因此便觉得她幼稚,即使幼稚,也是一个圆满的幼稚有理。你问我有暗恋的人吗,有啊。
看《我的少女时代》时唯一被戳中的泪点,是男主的那句“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你”,不知道这是不是暗恋的最高境界。
可能再过两年,我就能成功地再把这段也当做是豆蔻少年时灿烂年华的一部分,收录入册了。
最后,这个点名,始终没有人艾特我,它在纷纷扰扰的各色动态中石沉大海。
这样甚好,恋得无始无终,暗得完完整整。
p.s.感谢看完我啰啰嗦嗦的北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