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的汉意是:情境、任务、行动、结果。DDI的顾问告诉我们,好的面试官会通过一个个“STAR”锁定候选人特质,并通过评估办法确定是否成功选择候选人。我觉得“STAR”也可以是一个好故事的写作要求。
在情景里突出主角,TA有明确的任务去推进矛盾变化发展。在写作上,这两点可以是一个整体。很多人无论在陈述还是在写作时,都会忽略或简略具体的行动——那么TA行动了吗?我们不仅希望看到他采取了哪些切实行动去完成任务,而且希望看到具体的结果。
三年前,我去接手一家机构,它有两个业务部,其中二部是前任总经理的嫡系,由于前任总经理因一些违规问题被迫离职,所以二部的绝大多数营销员会因他或随他而去,最终可能只留下三四个人,我的主管问我需不需要利用一些特殊政策挽留一部分人。我当时虽尚无总经理工作经验,但很清楚强扭的瓜不甜,拒绝使用特殊政策。听劝就劝,不听早散。我和我的主管在我上任第一天,用半天时间签署离职申请,最终留下四位营销员。必然的人员流失并不可怕,如何快速有效补给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分别找留下的4人进行沟通规划,发现只有一名出勤不正常的MT人员较有发展潜力,于是我们与她进行持续访谈规划,锁定阶段目标,明确阶段任务,展开切实支持……果不其然,二部慢慢恢复了元气,并触动一部不断发展。最终,我们持续两年业务增长率排名全国前列,两年后,二部业务超一部。
以上是我按照“STAR”原则整理的一个过往工作案例,这个故事中可能不只涵盖一种特质。无论是面试官或写作者,可以利用原则更聚焦地阐述和写作故事。
宽泛一点的可用3W:在过往经历中,什么时候曾感到满意(或不满意)?那时是什么样的任务/工作让你感到满意(或不满意)?为什么那样的工作内容会让你满意(或不满意)?
锁紧一点的可以用2W1H: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什么时候曾有过加班经验?请描述一下那时候加班经验的具体情况或发生频率?你当时对这样的情况感受如何?
我不再示范延伸原则了。总之,当我学完以后,立刻从面试官联想到了写作,觉得用这个方法去写一个故事,会写得很饱满。我把这当作我今天主要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