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能做人所不能,这句话在褚时健褚老的传奇一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听过他的故事,那是一段充满波折与辉煌的历史。
褚时健,一个出生于1928年,于2019年3月去世,享年91岁的老人,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年幼时,父亲便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们家有一个小酒厂,他总是利用空闲时间亲自酿酒去售卖。
用心的人,做什么都会用心,他会用笔记录下酿酒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酿造的温度……在尝过他酿的酒之后,他的师傅都自愧不如。褚时健的酒很快就名声在外。
他使用的原材料比别人少,但做出来的酒却一点都不少味道醇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以至于他出摊卖酒的时候,每天都能早早卖完。
在35岁那年,褚时健去了糖厂做厂长。厂里的工人有大约200人,这是一个亏损的大厂,年年都需要吃国家的救济。自从他接手糖厂之后,他就开始细心地调查亏损的原因。他发现厂里规模大,但制作糖的红糖的技术还是那种家庭手工的制作方法,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成本高、产量低。在现有条件下,不增添设备如何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就成了当时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聪明人就是聪明,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他利用剩下的甘蔗渣当作燃料,这原本是废弃的,还需要拉出去扔掉的东西,被他二次利用。当时工人们会说这湿乎乎的怎么能够烧着呢?他让工人们把甘蔗渣堆放在一起,甘蔗渣的内部自然形成的高温就烘干了这些甘蔗渣。没想到一试甘蔗渣还挺耐烧,成了没有本钱的燃料。就这一样,就让年年亏损的糖厂扭亏为盈,并且在他的带领下,厂的利润年年翻番。
用褚时健妻子的话说,他最擅长做的事,就是为厂里的工人们谋福利,提升工人们的待遇。从他当厂长开始,他就致力提升工人的居住环境,他前后为厂里的工人建房5000套,他还带领大家在厂里的空地上种菜,除了供给厂里的食堂,多余的就卖就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给工人们,褚时健间把糖厂经营的红红火火。
当褚时健51岁的时候,他被调到了玉溪卷烟厂。糖厂里的工人们说,褚时健就是厂里的福气,他要走了,福气都跟着他走了。
51岁的褚时健到了玉溪卷烟厂,这又是一个烂摊子。厂面有30台老旧机器,有30多名技术工人,厂房、设备破旧,管理不善,到处垃圾堆积如山。他组织第一次带着自己厂里生产的烟,去参加展销会的时候,居然出现评委只抽了一口,就把他们厂的烟踢出局了,说他厂里的烟又呛又辣不合格。并且他的一盒烟里面居然少装了两只烟,一包烟里面,有一条烟居然会少装一盒,出现这样的状况,由此可见厂里的管理有多么的混乱。除了回到厂里整顿,打破大锅饭的做法,让能者多劳多得,将违规违纪的辞退,他又用厂房贷款几百万进口设备,提升自己的产能。就这样,玉溪卷烟厂在他手里又被盘活起来,成为了云南的支柱产业,每年的利税占到当地税收的60%以上。由此可见,当时的玉溪卷烟厂的红火程度。
然而,人手中有了权力,就有人给你送钱。褚时健因为不明不白的贪污被判入狱,71岁的时候被判无期徒刑。他在监狱里住了三年,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允许保外就医。刚出监狱的褚时健,就在思考要做点什么?自己可不能在家坐着等死,那可不是他的风格。他想起他在监狱中的时候,表弟给他送的橙子很好吃,他就决定要种橙子。因为云南的气候,非常适宜种水果,昼夜温差比较大,日照时间比较长。
褚时健一生当中酿过酒、做过糖、做过烟,虽然做的东西不一样,甚至都是跨行业的,但是一样的是,无论做什么他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正是他这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态度,决定了他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
褚老是云南人的骄傲,没有他云南的烟草不可能远销海外,没有他玉溪人民也没有那么富裕。他入狱没有颓废放弃人生,出狱后投入全部家产种植褚橙,褚老种植的橙子口感超好,超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尤其赶上了电商时代储城。,褚橙从云南顺利卖到北京,褚老的特殊经历,非常励志,甚至人们称他种的橙子叫励志橙,
在玉溪,在云南没有一个人敢说褚橙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会被喜欢他的人打死,开个玩笑,但无论多大年纪,认真做事的人,一定会开启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