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帮助入眠
临睡一小时不要看手机,特别是不要在全黑的环境里看手机。手机屏幕光源对人体褪黑素分泌有很大影响,这个有科学证明。手机如果有护眼模式,尽量打开,减少屏幕光中的蓝光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临睡之前再洗澡,晚上洗澡的时间不要太提前,洗澡水的温度适当提高一点。要保证身体在进入被窝之前比正常体温要高,这样在入睡过程中体温处于下降过程中,体温的下降有利于入眠。
临睡之前喝一杯热牛奶。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要喝纯奶,热的,不要凉的酸奶。
临睡之前的一个小时用来做冥想。具体方法是,意守丹田,悠长的吸气与呼气,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而不是胸口鼓起。在吸气的过程中,想象自己的丹田像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一样无限膨胀,大过身体,大过床,大过房间,大过房子,大过街道,大过城市,大过国家,大过大陆,大过地球,大过太阳系,大过宇宙,呼气的过程中则反过来想象。只有一个要求——专心,专心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如果这个过程中你想到“怎么还没睡着”,就说明没有专心,分心去想“有没有睡着”的问题了。
白天做什么
白天尽早让身体进入清醒模式。最好一起床,就能让太阳光照到皮肤上,千万年的进化,让身体清醒与阳光联系到一起。早间适当的体育锻炼,就能让一天都精神抖擞,让身体尽早退出睡眠的节能模式,进入能量正常开销模式。
白天的适当体育运动也能提高白天的体温,增加身体在白天兴奋性,增加身体在白天的能量支出,这样在晚间身体能量供应相对不足,身体会通过睡眠来减少能量支出,更容易入睡。在睡前的几小时内也不要摄入精致碳水化合物,这会增加身体的能量供给,与迫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的目标相悖。
白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增加褪黑素分泌,使晚间更容易入睡。但注意不要在临睡之前两三个小时内剧烈运动,那会提高体温,提高身体的兴奋性,影响入睡。
观念更新
成年人其实有6小时的睡眠已经足够了。有科学统计证明,每晚睡眠6个半小时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睡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人的睡眠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状态,两种睡眠状态交替进行,一个循环大概在90分钟左右。小米手环的睡眠监测功能也把睡眠分为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
一般观念认为,睡得少,醒来后就难受不清醒,睡得多,醒来后就清醒。这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科学实验证明如果人在浅睡眠时被唤醒,则觉得比较清醒;如果在深度睡眠时被唤醒,就觉得疲惫。所以,决定醒来之后主观感觉的因素,睡眠时间并不唯一,在睡眠的哪个阶段醒来一样重要。
所以,每晚睡眠的目标是8小时,但不要有心理负担认为一定要睡满8小时,成年人其实有6小时的睡眠已经足够了。所以如果中间醒来,不要慌张,看时间,如果已经睡了超过5个小时,说明很有可能身体已经睡够了,再睡并没有太大的生理意义,这时候不如直接就起床。如果睡眠时间还不到5小时,那就继续在床上练习冥想。5个小时,就是正好三个睡眠循环。
如果自然醒来,只要达到了5小时睡眠,并不一定白天就感困倦。
其他方面
能不吃安眠药就不要吃。当问题不是器质性的时候,吃药只会加重问题。只有当一切其他手段都完全尝试并无效之后再求助于药物。
工作上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有些钱在身体状态不好时并不属于你,不如等把睡眠调理好了之后再来赚这些钱。身体是赚钱的本钱,这话一点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