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班里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小L,小B,小C,他们喜欢去欺负人,喜欢去挑衅别人,喜欢在别人伤口撒盐,喜欢添油加醋,这些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病态。其实我在这几个孩子身上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帮助他们,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偶尔还是会故意去动同学,做出要欺负别人的架势。
今天上午的课间时间,五年级的一个男同学跑过来找我,看他挺着急的,他喘着气说:“老师,你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厕所打另一个同学,你赶紧过去看看。”我也着急地问:“你知道是谁吗?”他说不知道,要带我去看,于是我跟着他走到了厕所外面。
此时走廊里人来人往,男生从厕所里进进出出,那个五年级的男生进了厕所里把小梓和小B叫了出来,当我看到小梓惊恐和哭的样子,我的心很疼,我知道小梓是一个很老实、很弱的男孩子。他们俩站在我面前,我轻轻拍着小梓的背部说:“小梓,不要害怕,有闭老师在,闭老师一定会帮你主持公道。”
此时在一旁的小B到也很干脆直接说自己干的,我顺着他的话问:“你干了什么?”他只时不说话,我转向小梓问:“你告诉老师刚才发生了什么?”小梓小声地说:“刚才下课的时候,我在走廊玩,小B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面色阴暗,他伸出了一支手要打我的架势,我有点害怕,然后我开始跑,他就追上了上来,我跑进了厕所,他也跟着追了进来,在厕所里挑衅我。直到你来了,他才停止。”此时我眼神转向小B问:“他说的话你有异议吗?”小B此时很直接说“没有,是我错了。”
这件事的发生让我对小B这样的孩子感到深深的担忧,因此决定下午上道法课的时候给他们上一节“欺负人心理”的课。那么像小B这样的孩子,他们平时在学校有什么表现呢?
1.他们喜欢莫名其妙的拍别人、打别人。
2.骂脏话粗话。
3.心理要看别人出丑,故意恶作剧,一有矛盾只会骂、只会打。
4、喜欢起哄,别人说话的时候打断、插话。
以上这四点是欺负别人最典型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我们班有小B、小C、小L。那么这三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欺负别人的人,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
第一种是因为他害怕别人欺负他,他就欺负别人。
第二种是他被别人欺负过,所以他欺负别人找安慰。
第三种是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这种人会通过欺负他人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比如我欺负你,你不幸了,你害怕了,我就会很高兴,通过打压别人获得成就感。
第四种是自身家庭的原因。一些家庭中父母存在矛盾,或者父亲有虐待母亲或者虐待孩子的的行为,这样孩子可能会向父亲学习,认为这是一种正常行为,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婚后的虐待行为。
第五种是受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和低俗的短视频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视频可能会呈现到孩子的眼前,而这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呈现在孩子面前,那么这个孩子的价值观自然就扭曲了。
第六种是他欺负别人的时候有一种快感,觉得自己很牛,其实这种快感是邪恶的,是一种心理变态。
这种人表面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人,只是用表面嚣张来证明自己很厉害。他们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形成保护自己,把自己曾经受过的伤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以此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慰藉。
当我分析欺负人的心理时,坐在下面的孩子都在静静地听着,我让每一个同学都一一去对应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那样的人。紧接着我提到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怎么样的,我对着全班的同学说:“心理健康的人,是善良的,帮助别人的,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绝不会去欺负别人的人。今天下午我来到学校的时候,我进到教室看你们是否订正了数学作业,此时我走到小阳旁边,拿他的作业来看,发现他没有订正,于是让他马上订正,他来了一句不会做,小阳话一说完,坐在第二桌的向宁同学就跑过去对小阳说,我来教你,我来帮助你。一句简短朴实的一句话却验证了向宁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关心别人,多么乐于助人的孩子啊!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我说到这里,孩子们依然保持着静听的模式,我想此刻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们也许在思考自己该做一个什么的人吧!
讲到这,我告诉我的学生:“遇到欺负人的人,不是怕他,不是恨他,更不是哭,而是认清楚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他的内心是充满了痛苦和冷冰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感到可悲,他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所以不要怕他,而况有老师、家长给你们罩着。”
最后我给孩子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有关“现实生活中的因果报应”的故事,一个是有关“谎言的果报”故事,孩子们都很入神地听着我讲的这些故事,当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时,很多孩子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孩子们知道其实爱欺负别人的人,报应就在他身边。如果哪一天哪里受伤了,或者遇到倒霉的事情,不要以为是意外,想想自己之前做了什么坏事,动了什么坏念头。
在讲到这里时,下课铃已经响起,我想班上的那三个喜欢欺负人的孩子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点的忏悔吧!当然明天也会跟他们的家长沟通,因为只有家长重视了,他们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