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伟大的帝国也会有土崩瓦解的那一天。
就在波斯帝国陷于内斗的时候,在希腊半岛上曾经依附于波斯的马其顿王国崛起了。特别是公元前336年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仅用5年就颠覆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一生都在战斗,在占领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后,亚历山大领兵继续东进,一直抵达印度河流域。
虽然我们经常把这段历史称为“亚历山大东征”,但事实上亚历山大并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他甚至都不知道同时期东周列国的存在。
6000万前,大约就是恐龙灭亡的时候,印度大陆向北漂移,并与亚欧大陆相撞,引起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使得亚欧大陆被绵延起伏的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人类早期的文明发展和大国争霸也基本被分为了两个集团:以地中海西岸为中心的西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东方。
在西方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迅速瓦解成马其顿、托勒密(埃及)、塞琉古(西亚)等几个王国,它们相互之间的斗争不仅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也为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创造了机会。
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还是一个刚建立的小国。历经300年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到公元前200年前后,罗马发动3次战争征服了亚历山大起家的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接着,罗马人又跨过地中海,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使非洲北海岸的迦太基(今突尼斯)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大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截止到西罗马灭亡,罗马帝国延续了500年,在鼎盛时期,其版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罗马经济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在罗马城建设中,除了高大的斗兽场、发达的输水系统,罗马帝国为了加强统治,还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于是就留下那句著名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东方
秦王嬴政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皇帝。
上次我们说过,周天子的分封制逐渐扩展了华夏文明的版图,但也打下了内部分裂的伏笔。特别到了东周,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已经无视王室的号令。春秋五霸至少还称自己为“公”(除了楚国),到了战国七雄,所幸各自称王。同时,各国的兼并战争、制度竞争、文化交融,又为统一的大帝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传说秦人的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被周孝王封于西部的秦,最初领地在当时属于中国西部边缘地区。平王东迁以后,留守的秦人逐渐获得了整个关中地区。春秋时代,秦国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战国时期,经过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秦废除分封制,推行土地私有,建立中央集权,国力逐渐增强,开始蚕食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后来的秦王嬴政继承祖先的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了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帝国。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现在的地位肯定胜过之前的那些“王”,与大臣议定后,将尊号改为“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而我们叫他秦始皇。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帝国,在幅员广大的统治区域内,秦始皇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核心的就是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继承秦始皇政治遗产的是刘氏汉朝。我们通常将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西汉为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都城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复兴,建都洛阳。另外,三国时期刘备在蜀地建立国号也为“汉”,可视汉朝的延续,如此算来,汉朝则存在了465年。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除了巩固秦帝国的疆域外,还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域地区,打通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汉朝时,铁制农具开始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28%。汉朝长时间的统治,进一步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隶书成为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现在中国人大多称呼自己为“汉人”或“汉族”,把自己的语言称为“汉语”,把书写的文字称为“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