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大型钢铁公司开始裁员,公司提出要为被裁员的职工进行培训,以便他们能适应别的工作。结果发现,培训根本不管用,很多员工甘愿成为失业者。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被裁员的员工出现了严重的认知障碍。他们觉得,自己只能做钢铁厂的工作,怎么能做别的呢?
他们的问题在于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职位界限之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付自身职能以外的事情。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很固执地认为“我就是我的专业”、“这就是我的职位”、“除了能从事这个行业,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等等,人为给自己画地为牢。
极个别人可能会这样想:我大学读的是法律,毕业觉得自己只能干和法律相关的工作,让他做别的事情时,他总会认为“我读了四年的法律,不是为了来打杂的。
真实情况是,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这种专业领域的自我认知设限还不是那么普遍,更常见的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限制划定框框,人为把自己排除在某些技能或者能力之外,给自己贴上天生就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料的标签。
比如,有的人会说,哎呀,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或者我从娘胎里就体弱多病,天生不爱运动,再或者我是夜猫子怎么可能做到早睡早起,我天生就五音不全根本学不会唱歌,我身体协调能力差根本学不会跳舞,我最怕写作,一让我写东西,我就头疼等等。
身边有个同事小王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我的体弱多病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我都习惯了。周围的朋友和医生都劝她多运动自然而然就会好了,她来了句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命,做啥都改变不了。
好吧!这就是她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设置限制,别人说再多也无益。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世界。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这个模式给我们看。
这就像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女人觉得丈夫有外遇(构建了一个老公出轨的事件模型),于是越看就越像,天天一跟二查三套话。(仁者见仁)半年下来,她的丈夫终于想通了:原来出不出轨,成本是一样的!反正家也不像家了,还不如找一个!(得仁)于是预言果然应验了……
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
这与众所周知的心想事成或吸引力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渴望什么,就会获得什么。你拒绝什么,你自然就无法得到。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界就好像探照灯。
小时候,我听信了别人给我施加的负面预言,身体协调性差。我给自己设置了这样的限制,我身体协调性差,学不会做广播体操,更学不会跳舞。每次做广播体操的时候,我就站在同学后面,跟着别人一起比划。因为我给自己这样一个心理暗示,我协调性差,我根本学不会。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自然就不去刻意的练习。
后来单位组织广播体操比赛,我一改以往学不会的自我暗示,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坚决不能给部门丢脸。结果,我真的就学会了。
以前,我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写东西的料,爱人多次劝我,练练笔,写点东西。每次我都说,不是我不想写,我根本写不出来。我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写作的料。
直到今年5月份,我借着升华漫步人生时间管理理念的机会,开始刻意练习写作,每天给自己设定写作目标,把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分享到听友会和朋友圈,一天一天的耕耘练笔,笔耕不辍,慢慢的我爱上了写作,现在每天不写篇文章就浑身难受。
以前我觉得泊车非常的难,我根本就学不会。所以开车一年多,每次泊车我选择的都是一头扎进去,自认为这样比较方便快捷,而且好多人都是这么停车的,学不会泊车也没啥关系。因为这件事没少遭到爱人的批评。今年我下定决心刻意练习泊车技能,根据视频操作要领,每种车位都进行了刻意练习。现在各种车位基本上可以泊车一步到位,停车再也不会一头扎进去。因为泊车倒进去不但安全,而且走时更便捷。
人生不设限,打破思维里的墙,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可以。暂时没做到,可能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时间量还没有累积够,持续刻意练习,一定会有熟练掌握的那一天。
我是高度自律热爱思考的娟娟。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希望你能点个赞❤或者关注下再走!感恩亲的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