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首先我们要勾勒出一幅具有良好生态的高效课堂的样子:所有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一打上课铃,都能快速地回到坐位上,马上有学生干部组织课前三分钟交流,课桌上统一在左上角摆好了本节课的学习用品。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能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思维碰撞激烈,小组学习、全班汇报都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这样一个美好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我们教师的引领组织,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地训练达成的。
1.勾勒愿景,明确要求
教师首先自己要很清楚,自己想打造一个怎样的美好的、高效课堂的样子。然后,一项一项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一般包括课前:前一节课下课后,把本节课的学习用品整齐的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有书本、课堂练习本、文具盒等。
课始:上课铃响后,学生快速回到坐位后,小干部组织课前三分钟交流,可以是读背古诗词、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前一天读书内容的交流分享等
课中:坐姿端正,两脚放平、抬头挺胸,眼睛看着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随时做好对前一个同学发言的补充、纠错、提出不同意见的准备。
课尾:等老师总结,宣布下课后才能起身离开位置。
2.口令的运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刚才我们提到的要求,可以通过口令的形式来训练,特别是低年级,以及刚接手的习惯不太好的班级,能够起到很好的针对全体,规范行为的作用。现列举一些
小眼睛看黑板——我就看黑板
小手放放好——我就放放好
小手指——伸出来
两脚放平——身坐姿
胸离桌子——有一拳
眼睛离书——有一尺
手离笔尖——有一寸
捧起书——准备读
表扬他——啪啪啪
请看大屏幕——我看大屏幕
谁发言——看着谁
某某某的发言很有想法,但我有不同意见。
某某某的发言很有想法,我有补充。
3.小组学习
生本课题组专家的梅馨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看着十份的话,那么大部分学生在家自己学,就能掌握其中的三四份,而来到学校通过小组交流学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其中的五六份了,接着通过全班交流学,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其中的七八份了,最后老师再帮学,大部分学生就能掌握其中的八九份,甚至是全部。”缪校长前段时间给我们分享的“金字塔学习理论”中指出,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获得的知识,两周后存留大脑的还约有百分之五十。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组讨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那如何来进行小组构建,以及如何来训练孩子们进行高效地小组讨论学习呢?
一、小组的构建
1、分组。把班上好中差水平不等的学生,按恰当的男女比例进行分组搭配,一般是4人或5、6人一个小组,接着小组成员讨论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这会他们很兴奋,对小组学习充满了期待。
2、选小组长。刚开始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最有组织能力,最有威信的学生当小组长,到了小组活动比较顺利开展的时候,就可以由学生自告奋勇或轮着当,这样可以缩短学生间的差距。到大一点的年级,我们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是小组长,一个是组织讨论的组长,一个是卫生组长,一个是纪律组长,一个是收发本子组长,让每个人都是官,都要去管理别人,同时又受别人管理,这样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老师是重视他的,是喜欢他的,他也会更努力。
3、小组长的培训。刚组建小组时要经常培训小组长,可以一天或两天开一个小会,告诉他们怎样管理小组,怎样组织讨论,同时也让小组长把出现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给他们出招、指导。
4、小组的培养与评价。刚开始时可要求小组成员一起玩;周末时,小组成员集体到某个组员家里玩等形式以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团队精神。
5、小组的评价。所有的评价都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比如小组内所有成员都交齐了作业可以加分,小组所有成员坐姿好可以加分,小组成员都发了言可以加分等等,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一个整体,要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6、激励措施。每周评出的冠军组教师要大奖特奖,奖励方式必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比如我们低年级的学生就喜欢吃,喜欢玩,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买了很多果冻、糖、溜溜球、各种小玩具车等,让获奖组员进行抽奖,或者我们会带他们去爬山等,他们都非常喜欢,也一定会去努力争取。每次奖励后,要让其它小组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评到冠军组,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改进。
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的前题是学生有充分的准备,那就是必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老师要先给每个同学编好号,小组长根据编号安排发言顺序,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言,必须让每个同学都听到你的发言,但是又不能太大声以致影响其它小组的交流,低年级可以有口令,比如“请听我说——我听你说”等,高年级就可以省去,发言完后说“我的发言完毕,请跟我交流。”其他三个同学必须对这个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纠错。这一点很重要,可以硬性规定每人都必须发表意见,如,“你说的真好,准备得很充分”,或“我有补充”、“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应该是……”等。这是培养学生倾听,思考,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思维碰撞中,更深入地理解,这样才能在讨论中明晰,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才是高效的小组讨论学习。这个过程也是要训练的,要不然会流于形式,或聊天,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
例如:小组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上《十二生肖的故事(二)》一课时,有一个小组是这样讨论的:黄余亮把课文内容从头至尾讲了一次,黄青林便说:“你讲的太复杂了吧,我认为是老鼠爬到牛上,夺得了第一名”,接着谢莹说:“你说的太简单了,但好像漏了一些,应该是:在十二生肖的争夺赛中,老鼠借助牛的力量夺得了第一名。”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谢莹概括得最好。
小组交流的口令要求
1号——请听我说,(交流今天的学习内容)我说完了,谁有补充,请你回答;
2号——请听我说,我说对了吗?谁有不同意见,请你回答;
3号——请听我说,我说得好吗?谁与我交流,请你与我交流;
4号——请听我说,我说完了,谁有提醒,请你回答。
组长喊口令:交流完毕,做端正。小组成员拍巴掌。
小组汇报的口令要求
小组汇报:“大家好,我们是××组,下面请听我们汇报,下面请××来汇报。”
“…我说完了,有请下一位… ”
“请××来解答,请问我说对了吗?谁有不同意见,谁来补充…”
“请给我们小组提意见。”“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小组交流、汇报时听众的要求
倾听并思考——提的问题是什么?回答的对不对?我有哪些不同看法,我要做哪些补充和纠错?
4.奖励机制。
《破圈》一书中讲到,从反馈中找职业方向。他说,“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在一开始并没有绝对热爱的事物,有的可能只是一点小兴趣,解决某个问题中体现出的小特长,然后拼命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可迁移的能力,发掘职业上或者个人生活中的特长。”“在某些领域,你会发现你可以得到特别多、特别密集的正向反馈,于是这个领域就成为你有更大动力或者兴趣去继续投入的领域——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你越是想做,你做得就越好;你做得越好,你就会得到越多的正向反馈。在你得到更多此类反馈以后,你就有更大的动力和兴趣去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于是这件事就成为你所谓的职业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让学生在脑力劳动中体会到成就感,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所以,一个班级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有一套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帮助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按制度办事,让你省了很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