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老铁,前几天花费时间解答我的人生困惑,虽不能完全领会,但已备受启发,老铁已过不惑之年,许多问题比我们看的更加精准、也更加开明,尤其是您能够融入大自然,对天地万象、鸟语花香的细微体悟,羡煞我也,能在读书营遇到这样一位人生经历丰富、思想观念超然的大哥,我倍感荣幸。
正所谓,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您是给我们修梯子的人,同时也希望自己到您的年纪时,具有一个开明、好爽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我的问题,如有提问不当,亦或涉及隐私之处尽可忽略,望见谅。
1.网名快乐中国,给人一种乐观博大之感,既追求快乐,又胸怀天下。
李笑来在他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提到过一个人生满意度U型曲线,也就是大部分从18岁开始对自己不满意,然后逐渐探底,到40岁开始满意度开始回升,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为什么?您如何看待中年危机?您是否经历过一些困惑,后来又是怎么走出来的?
2.您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您曾经把倒数第一的班级带成正数第一,在这期间您是如何协调与同事关系的?如何争取上级更多支持的?如何激励学生奋进的?可否讲下发生的故事?
3.您觉得加入读书营,对您的事业或者工作有哪些提升,社群的管理脱胎于班级制度,但又融入了现代销售人的激励措施,您觉得哪些方面可以引用到班级管理上?
4.您经常旅行,爱好摄影,那么您是经常带家人(爱人和子女)旅行?还是一个人旅行?亦或组团旅行?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吗?您在拍照时更注重技术还是注重感受?
5.您觉得子女的性格有多少比例是受父母的影响?遗传还是家庭环境?当您与孩子互相要求对方遵从自己的意愿,发生意志冲突时,您怎么说服孩子?讲理还是讲故事?还是您经常服从与TA?说服与服从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6.对待自己的学生,您是更注重优秀的个人,还是整体的进步?您是如何进行因材施教的?现在应试教育,您有几分赞同几分反对?为什么?您又是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10年后中国的教育?
7.我有一个困惑,就是喜欢给身边的一些90后同事提建议或者鼓励,比如关于读书,学习,虽然每次我都感觉自己提的很中肯,但总觉得他们并不认可,一度我认为是职位原因,如果我是公司中高层领导他们可能态度就不一样,那么我是应该隐忍埋头苦干, 成为具有更强“话语权”的人之后再去提建议,还是不在乎他们的态度,继续自己的“分享”?
8.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读书营的小伙伴女多男少,是现在的女性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上进了?还是男性朋友不太注重线上的交际?或者分析下为什么猫叔的粉丝女多男少?他们都有什么共性?
9.读书营进行到四分之一,许多小伙伴开始掉队,您觉得是什么原因?是驱动力不够?吸引力不足?还是正反馈不够?我觉得我的每日剽悍和能量按钮能够坚持下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关注,多次进入精选。而能够入选,也受益于自己之前读书写作的积累。被关注,被认可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但群里400多人,优秀的毕竟少数,对于没有阅读写作基础的人,如何激励他们前行?如果您是连长,您会怎么做?
10.最后我想问一下,您如何定义成长?什么是成长?什么是成功?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您加入读书营想获得什么样的成长?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成功?您还会做哪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