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木吉他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永远不知道另一条路什么样子。

                                          --李潇

十六岁辍学那年,李潇被父母混和双打了一顿,末了还是一家三口大眼瞪小眼。老旧的瓦房顶挂着一只昏暗的灯泡,苍蝇围在剩菜上驱赶不尽。老李打量了一会李潇,说:

“要么当兵,要么跟我去工地。”

李潇不愿意跟在老李身边,

“我去当兵。”回答得没有丝毫拖沓。

“你想好了,别去了哭着要回家,我们可不丢你这个脸。”老许没好气地说。

“我想好了。”李潇转身去收拾东西。

李潇背着一个大帆布袋和两床新打的被褥就上了火车。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对十六岁的他而言,未知的世界让他感到既恐惧又兴奋。火车中途停靠时,李潇只背了帆布袋去上厕所,回来却发现两床褥子不翼而飞,他大叫着跑向车门,发现有人背着他的东西跑远,而火车已经启动,车门合上。李潇猛敲车门,却于事无补。

到部队后,他向家中写信说被褥被偷了,母亲又气又心疼,只得向别家借了棉花新打了给他寄过去。

李潇在部队起初很不适应,老兵对新兵的管教方式就是打,不服气打一顿,不受纪律打一顿。李潇本来不是个安分的,挨打的次数多了,也学会了服软。不过他也慢慢发现,班长和连长虽然行事粗鲁,只有不违纪,相处起来倒是很容易,没过多久,李潇和新兵们都把班长当亲大哥,一起生活的战友也都成了兄弟。

部队的生活简单枯燥,虽然偶尔会想家,但更多时候李潇会后悔放弃读书,营里有文化的新兵在他们中是稀罕物,同一年来,没多久就被上面调走,受到重用。李潇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没文化的兵,混得好得能留下来生连长排长,混得不好过两年就被送回家去,有文化的兵,怎么着也能在这里站得住,代遇也好。李潇那段时间求知欲很大,回去读书已经不可能,所以他攒钱买了很多中学的课本,上学时没学过英语,他也买了一堆磁带和书自学,也买了很多课外书。李潇在战友们中有些格格不入,来这的人基本都是读不下去书又不想这么早去打工的人,来部队就是混两三年再回家。但大家只是打趣他,没有恶意。第二年在部队过春节的时候,李潇搞来一把二手吉他,大家边包饺子边唱歌,各自说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和吃食。那个冬天依旧寒冷,可李潇觉得这份战友情很温暖。

李潇的吉他是离部队最近的一个镇上一家餐馆的老板送的。老板姓黄,据说年轻时也当过兵,退役后开了家餐馆,生意不好的时候在门口弹吉他卖艺。李潇经常来光顾这家店,两人投缘,处成了忘年交。

老黄走的时候说:“有时候啊我还真想在这干一辈子,可人不能总在外面漂着,落叶归根,我单身一辈子,已是不孝,该回去了。”老黄把木吉他交给李潇,就锁了店门,在除夕夜年离开小镇。据说餐馆生意不怎么好,老黄转出去后不久就倒闭开了美发店。

李潇的自学之路并没有想象得顺利,有些知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系统学习,李潇后来只保留了弹吉他和看杂书这两样习惯,大量阅读给他带来思维的改变,他的巧劲儿足够让他在同一批战友中出类拔萃。三年后李潇回家探亲,部队让他考虑留下来。此时李潇十九岁,如果回去,以后就留在体职内,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有固定的薪水和工作内容,但生活也再无别的可能性。李潇思考了两天,在三年前同样的位置,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爸妈,我想去学厨艺,等我一年,我就能挣钱了。”

老李看着李潇,这三年来,他褪去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锐气,这次的决定既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被逼无奈。“去吧,我和你妈还支撑得起你学一年。”

李潇想,当年老黄生意惨淡,一是缺营销,二是缺口碑。缺营销是因为老黄不懂变通,缺口碑是因为老黄是业余厨子,他心思根本不在吃这件事上,他开店是养活身体,卖艺是养活灵魂。年轻的时候谁不想浪迹天涯,带着吉他四处漂泊,抛下责任,无拘无束过这一生。老黄做到了,却又放弃了,李潇想,多少个年头的除夕夜,老黄都是一个人冷冷清清待在店里,看着万家灯火,他是如何想的。

一年后,李潇考取了国家二级厨师证。二十一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李潇接受的家里安排的相亲,迅速结了婚,开始办起餐馆。李潇带着妻子回到当初的小镇,白手起家。向父母和亲朋好友借了本钱,餐馆开业,招牌上刻了老战友餐馆五个大字。李潇凭着手艺打造出大江南北不同菜系的家常菜单,起初都是连队的老朋友来给他捧场,后来因为菜样丰富,又离部队近,新兵来聚会,退役老兵回来见朋友,还有送别战友的,都来这里,老战友餐馆几乎把整个部队基地都招呼成熟客了,店里总是热热闹闹,镇上的居民也常来。不到两年,李潇就还完了欠款,还有余钱寄给父母。后来李潇有了一对儿女,李潇夫妻在这边打拼,儿女都交给父母照顾。但过年的时候李潇必定带妻子回家,部队里很多新兵过年都不回家,李潇也不关店,在店里留下足够的火锅食材,让来的客人自己动手,帐单来年再付。

老战友火锅店的墙上挂着那把旧木吉他,李潇几乎不弹它,只是冬日里得空,街道上太阳晒得暖洋洋时,李潇会背起那把吉他唱两首,只是与当初不同的是,屋里有熟客们合唱,热闹非凡。

“当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时,我选了一条,总会去想另一条路是什么样子,我也曾经希望回头,但人生的岔路口哪会只有那一个,与其不停去揣测另一种未来,不如坚定走下去,兜兜转转,也许这条路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我想,老黄肯定也不后悔。”李潇在日记本上写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我再次抬眼望着眼前这个男人,细细端详他的脸庞,古朴的肤色好似地里翻出来的土,蓄着的胡茬稀稀拉拉,一件洗的掉...
    阿龙纳斯阅读 374评论 0 2
  • 海上升明月 序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叫《芳华》,是一个有情怀、有才华、有阅历、有实力的资深老男人的怀旧之作。冯导...
    老宋2018阅读 1,724评论 3 5
  • 01.前 言 1986年11月初,我们桐城籍一百三十八位战友,来到了我们的第二故乡——福建。 现在的微信很厉害,有...
    军中曙光阅读 2,149评论 6 7
  • 第一部分前情回顾 杨旭东在上大学的第一天就通过很特别的方式认识了他年青时候最喜欢的女孩儿凌晓枫,二人都喜欢听经典老...
    四时夕阳阅读 6,795评论 0 1
  • 记得那天是19年1月12号,在我的辞职申请提交一个月之后我在公司同经理交接完客户资料,我记录满满的笔记本,一...
    昭璃昭昭阅读 3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