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周日的休息日,周一的公休日,周二大清早,人们蜂拥至超市,似乎家家都已经断粮无数日。蔬菜,总是想买新鲜的,价格实惠的,可是,在这样的清晨,我推着车来回逛了两圈,愣是不知道该买什么。
黄瓜,西班牙来的,一根1.49€(正常价0.39€),看起来已经在超市放了好多天,蔫不拉几的无从下手。小女想要吃哈密瓜,手掌大小一个,3.99€(正常价:1.99€,或者2.49€),我也是醉了,对她说:“太贵了,我舍不得!”买个西瓜吧,1.99€一公斤,一个5公斤的西瓜就差不多10欧元,我又退缩了……小青菜,是必须要买的,正好也看不见价格,赶紧扔进购物车里,此时,我特别明白“眼不见,心不烦”的意境。还有鸡蛋,也是必需品,刚从农场运来的,10只鸡蛋,3.99€,唉,随便吧。转角,突然看到葡萄在特价,看起来也不错,3.99€一公斤,哎,这些价格呀,即使是特价……
自从收音机里传来远方炮弹开始轰炸的消息,我们一天天的面临着油价疯长,面粉紧缺,大米断货,这些蔬菜水果什么的,也跟着一涨再涨,毫无上限的感觉。
买,倒是都买得起,生活费本来也不是大头开支。可是,这些蹭蹭上涨的价格,总是让人降低欲望,又徒增一层痛苦和无力感。
今天,看到简友写了一篇文章,海鲜市场的鱼摊,瞬间引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曾经国内的日子,那些有新鲜蔬菜可以吃的日子,曾是如此的富足,随之而来的回忆,绵绵长长,温馨而美满。
菜市场从门口开始,到一楼二楼的一个个摊位,各种新鲜的蔬菜从周边运来,黄瓜清脆,顶着黄花带着刺;蘑菇一排排簇簇拥拥,残存着清晨生命力的气息;各式各样的青菜,泥土与露珠还在呢喃;莲藕也是我常常喜欢买的,加上切成小段的甜玉米炖排骨汤,队友第一次喝的时候,惊讶地说:“这绝对是还魂汤,喝一盅,可以把死人唤醒!”最奢侈的莫过于韭菜和蒜苔,它们带来春天的味道和绿绿的希望,一顿韭菜盒子,一盘蒜苔炒腊肉,平常却又知足。
除了这些新鲜的蔬菜可以用很友好的价格买来;市场还有新鲜的挂面、饺子皮、馄饨皮;还有一盆盆的基围虾、皮皮虾,鱼蟹等各种海产品。
出了国门才知道,相比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德国主妇做蔬菜的本领,真是一百年不变:加点水,闷熟。无论是胡萝卜、菠菜,还是西葫芦,能生吃的绝对不煮,能煮的绝对是软塌塌一锅。她们对蛋糕的研究,日新月异,花样百出;换成蔬菜,又完全退化到原始状态,毫无思想、毫无新意。
怀念国内的日子,怀念很多记忆中的美好。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享受在德国的散漫和自由,我喜欢周末的安静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喜欢这里的教育系统,孩子们不必太辛苦;喜欢这里的医疗系统,简单又便捷;更喜欢这里的保险系统,让人可以后顾无忧。
即使这里的蔬菜是如此的匮乏,即使这里买不到一只活鱼,相比于其它更多的优势,我也只好说服自己,知足,常乐!手里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才能过好这一杯一盏的日子。
每一个来德国留学的孩子,都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没有韭菜,春天去小树林里挖野韭菜,味道很像,一个下午,韭菜盒子就可以端一桌;秋天,去森林里捡蘑菇,一筐筐地还能冻起来。
在匮乏的日子里,找寻资源,发现乐子,自娱自乐,这就是美好,活着的美好,存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