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的宝藏妈妈社群里面,我跟一位宝藏妈妈讨论了他最近和两个宝贝的事情。“因为他们两个闹情绪得严重,我天天读的绘本都是二娃生活的,‘要一起玩啊’、‘小手不打人’这类的……”我看到这位妈妈的情绪是焦虑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位妈妈的用心,她期待用绘本的方式让两个娃娃能好好相处,但当我们带着情绪和教育的目的去亲子共读的时候,孩子接收到什么信息?孩子在6岁之前,是用他整个身体与世界联结、与人联结的,他能很清晰感受到妈妈对于兄弟二人会打架、会争斗的事情是不欢迎、不高兴的,同时也不愿意他们这么做,孩子也会因此而不高兴、觉得委屈和不被看见和接纳,继而难以接受妈妈通过绘本传递的信息,也会把这么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变味,父母与孩子也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
就在聊天的时候,我和我儿子也发生了权力之争,他不愿意起床,我把他晾在那里,不管不顾,我的想法是要让他为自己负责。后来想到刚刚其实是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他捆绑在一起了,我又一次提醒自己,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我们是跟问题站在一起,还是跟孩子站在一起?我们跟孩子是战友的关系?还是敌人的关系?当我们把问题和孩子分开时,父母跟孩子就是共同面对问题,而并不是像我一开始那样,把问题和孩子丢在一旁,最终谁都没有得到好的情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在回到群中和这位妈妈聊天时,我看到她很在乎孩子的情绪,我突然想到我是尝试把问题和孩子分开看待,但行为和人之间其实还有情绪,无论是我的情绪还是他的情绪都应该被看见,这才能更好地让自己走到孩子的身旁,才能推动自己走出这一步,否则在情绪中很难瞬间看到自己的“盲区”。
继而我们得出了一个“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的结论。关于这句话,在一次学习中,有一位妈妈是这么解读的,“为什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为什么为了照顾好孩子所以去照顾自己?照顾自己就是照顾自己,就是为了自己好,带着照顾孩子的目的照顾自己,感觉有压力,似乎有一天没有照顾好自己,就愧对了孩子了。”当然,这位妈妈在提出观点时是能感受到她身上是有故事的,也有情绪的,但她的这个观点也很好地提醒了我们,就像群里的妈妈说的“照顾好自己不是为了照顾孩子,照顾自己≠为了照顾孩子,但照顾好孩子就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照顾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更能胜任其他事情,而照顾孩子是其中一件事情”。
说了很多,但其实集中的关键词是情绪,妈妈的情绪、宝宝的情绪,双方的情绪都是需要被看见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好我们的情绪。所以,当自己有情绪了,请照顾好自己,有句俗话说“勉强无幸福”,对的,不要憋屈地去照顾孩子,你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向他展示你是如何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的。我想孩子也会慢慢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