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杨颖和黄晓明“大婚”闹的沸沸扬扬,甚至还被《人民日报》批评太过奢华。其实他们奢华他们的,碍着谁了呢?还拉动了中国的消费呢。可能是因为这婚礼太过梦幻、不可复制也很难逾越,才让大多数人眼红吧。
我觉得不管是明星的“大婚”,还是平明百姓的“小婚”,实质都一样——为今后的婚姻生活做一个封面而已。
而“小婚”正因为规模小,更容易品出其中的味道。
小时候,我认为婚礼的味道就是水果糖的甜味。以前的婚礼一般在冬日腊月举行,那是人们一年中最清闲、手头最宽裕的时候。把房子打扫打扫,找木匠打几件家具,集上扯几匹花布,买点花生、瓜子、糖,再多割点肉。到了婚礼那天,街坊四邻们自动赶来,小孩子们挤在密密的人群中,一点都不冷,只听一声“新娘子到了”,接着鞭炮齐鸣,水果糖和散烟立刻从天而降,人们齐齐地弯下腰争抢。可能是抢来的,就觉得特别香甜。
后来我上学了,没时间参加婚礼,不过高三时还是在百忙之中去吃了一餐婚宴。现在回忆起来,我为没有从头到尾参加而遗憾一生。那是我姐的婚礼。中午放学我去饭店,老远看见爸爸西装笔挺,妈妈红衣淡妆,俩人精神奕奕的站在门口迎接客人。我很高兴地去吃了一餐大鱼大肉,中午回家睡了午觉,晚上回家和爸妈吃了中午的剩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连姐姐姐夫的人影都没看见。我终于忍不住问:为什么人家家里结婚热热闹闹,我们家结婚冷冷清清?我妈红着眼圈说,人家家里是娶媳妇,多了一个人,自然热闹,咱们家是嫁闺女,少了一个人当然冷清。
我对结婚貌似多了一点点理解:两人结婚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好像一个小细胞从一个大细胞中分裂出来,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疼痛的。
这种疼还体现在过年的时候。那年爸妈带我去亲戚家拜年,正好碰到姐姐从对面过来,她没看见我们,骑着车子“噌”一下就过去了。我心里顿时有点堵,往年我们都是一起拜年的,我们什么都是一起的、共有的——家、爸、妈、亲人,可今后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了,不由又一阵心酸。
后来我又参加了一场婚礼,觉得心酸是正常的,甚至还算好的。
那时我大四,学校里没课,一天到晚跟着老妈逛东游西。正好她一个朋友来家里送请柬,我又跟着听了一耳朵。准新郎比我还小一岁呢,早早工作了,谈了半年恋爱,准新娘却流了两次产,这回又怀了2个月了,不结不行。我对那位阿姨不屑的口气印象深刻。
到了婚礼那天,司仪请新人上台。只见帅气的新郎大大步冲在前面,娇美的新娘提着婚纱追赶。我觉得挺不对劲的,这俩人怎么没有点互相扶持的意思呢?接着是父母致辞,爸爸先掏出一张纸来念,可能太紧张了,念了几个错字,人们一阵善意地哄笑。新郎不笑。妈妈则完全不怵,唱了一段自编的歌。该怎么形容那首歌呢?——说好听了,是大韩民国的传统声乐唱法,说难听点,和跳大神的差不多。人们哄的更厉害了,新郎的脸色也更难看。
总之,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不开心的新郎。
半年后,他自杀了。
原因是他父母闹离婚,他觉得生活了无情趣,先走一步了。他那怀孕八个月的妻子,把孩子打掉了,改嫁了。
好端端一个家,呼喇喇大厦倾。
我挺震惊的, 原来一个人的婚姻能幸福不幸福,其实跟婚礼关系不大。婚礼只是婚礼,不会因为你彩礼都一点,婚纱漂亮一点,首饰名贵一点,来的客人多一点,气氛热烈点一点,就会让婚姻更与众不同一点。因为婚后生活都是一样的,都得面对那开门七件事,而幸福也是一样的。
小婚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