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岳坛-真阅读打卡】
【认知突破卡】
1.阅读书目:《《自控力陷阱:“道德化”、“那又如何”、“我不要”》
2.卡片内容
概述:意志力挑战本质上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冲突,一个“我”想的是长远的目标利益,另一个“我”想的则是眼前的及时行乐,进步、成功自控之所以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是因为它会让理智的自我暂时感到满足,而放纵的自我则会活跃起来,我们也因此关注那些没能够得到满足的标,这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释放”,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前进一步,紧接着会后退两大步。
启发:如果我想改变某种行为,要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试着减少某种行为,因为变化会带来“道德化”判断。这种变化分为两种可能:
1)“道德许可”补偿过去的善行。如同上面的论述,如果过去自己表现良好(减少恶习或增加善行),那么我们就会心安理得期待并享受“奖励”。
以饮食为例,要合理健康饮食,就不要让每顿饭的进食量(过去的,或者未来可能的)变化起伏,因为(证实、想到)某一顿或某几顿自控后,必然会有个“奖励”冲动直至失控,所以不要再试图控制饮食,因为控制饮食必然带来“道德化”判断,而要减少行为的变化。
2)“道德许可”预支未来的善行。某一时刻,我们会想到未来我会“如何如何”(减少恶习或增加善行),因此会弥补现在犯错的负疚感,比如只是想到晚上去锻炼,傍晚时就可能允许自己吃得更多。因为我对未来的自己总是过分自信、乐观,总是认为未来的自己与现在是不同的,未来的自己是“超人”,所以我总是相信、安排未来的自己做现在不愿做、不想做甚至做不到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没有重大的转折变化,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
所以,当我想改变某种行为时,不要依靠对未来的承诺,而要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怎么做,明天、后天及遥远的未来我大致仍会这么做,所以今天的每个决定或实际状态还在未来不断重演。因此,不要问“我现在想不想看小说、玩游戏”,而要问“我想不想以后每天这个时间都看小说、玩游戏”,不要问“我是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要问“我是不是想承担拖延下去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