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圣母婊遭恨,殊不知圣母型人格是遭罪啊。
小a,我今天同学聚会,你能帮我去接下孩子么?拜托,拜托!
小a,我有个快递在楼下,你能帮我去拿下么?我现在还在公司。
小a,我上星期拿回来的那份资料找不到了,你帮我找下我下午要用。
……
出于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去帮助他人的思想观念,你会习惯性的去完成这些别人的乱七八糟的事情,那你就是那个遭罪的人。然后你可能会因此错过你期待已久的音乐会、迟到闺蜜的生日party、眼看着自己的健身计划破灭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也有可能你做好了这一切,但亲爱的,你累么?累吧!但比累更多的是无力吧?
是时候走出这种以善良、能干、靠谱等为噱头的诅咒了,也许你也意识到了这些噱头下掩盖着一个懦弱的自己,而且对你而言,它已经成了问题,你也想要改变,但道理都懂,意淫很美好,可一旦再次面临这些事情,你还是一如既往的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也许你需要从无数前者的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许这本书能能够帮助你《可爱的诅咒》。
它很温和,没有谴责你的可爱,只是希望你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你何必压抑自己的天性?其实圣母这种特性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点,毕竟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这种道德层面的东西一旦变成你生活的困扰,就变成了道德绑架。这类性质的道德绑架,除了来自外界对你的要求,还有自身的原因才会长期困扰于你的生活,圣母型人格这种东西肯定不是天生的,反而是在压抑天性里某些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太美好的东西,这种刻意的压抑大多来自于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人和事。这不可避免,但可以弥补,就像我们必须直视人性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不美好但真实存在东西一样,承认那些黑暗角落的存在然后才能改变。
当你面对它,承认它,然后尝试改变它的时候,别心急,哈丽勒·特纳曾说过“如果你的尝试和改变的速度过快,周围的人就会大声的要求你变回来,最终这种尝试就会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过程”。
让自己拥有选择自己行为的权利,把这个基本观念植入心底,然后尝试把“应该做某事”变成“可以做某事”,当你认为你应该做某事的时候,说明你把这件事情当成你的义务在做,众所周知义务代表着必须,你根本没有给自己拒绝的权利。但想着某件事情你可以做的时候,相比“应该”而言“可以”这个词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而做不做这个事情你拥有选择的权利。
然后你要明白你有权利让别人失望,你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更不要对别人的失望和不好的情绪有负罪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你陷入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漩涡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些人为何好意思为难你。更可怕的是别人会把你为他做事变成一种常态,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而你只是得到了一张又一张的好人卡,在好人卡光辉的裹挟下,你会变得更害怕拒绝和让别人失望。
当你一切善意的行为变成别人的理所当然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这意味着会有一堆事情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你 的 事 情,你也就成了所谓的“软柿子”。而软柿子的形象下,你是在害怕自己不是别人想要的样子,害怕父母不开心觉得这是不孝,害怕领导和同事不满意觉得这是没能力,害怕朋友不喜欢这觉得是不会社交,害怕伴侣嫌弃觉得这是不贤…你害怕会因为自己不是他们想要的样子而失去他们。
哪怕你变成了所以想要的样子,但那是你么?那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职场的精英,是完美的伴侣,但那是你么?一味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就真的能得到那个你费尽心力维持的圈子么?事实上你耗尽精力也没有让所有都喜欢你,更不可能做好全部的事情不是么?你在办砸这些事情后会陷入无尽的恐慌以及愧疚,觉得是自己的错。
最坏的是你在这种无限的迎合里你丢掉了你自己,你丢了自己的特殊性只因为害怕别人不开心,你就不怕自己不开心?你害怕失去别人,但你没有意识到失去自己才是最恐怖的事情,你只能羡慕别人过得很开心,别人的行事风格很酷。
你爱了所有人,却忘了爱自己啊,我可爱的人儿。既然没办法让所有人喜欢,也没办法一个人做好全部的事情,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开心,为什么不摆脱伪善的圣母光环,做真实的自己好好的享受生活,毕竟人生苦短,为别人忙活岂不是白走一遭。
这不是在阻止善良的你热爱这个世界,只是不希望你在一些标签的裹挟下,不开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