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有感 - 草稿

      董洁老师的课实用、有效。她设计的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读准读顺文本到读懂文本,由知其事到知其“作” ,由明其时到思其情,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有序推进。

      重难点处理巧妙。赏析人物时,老师给出了支架,让学生品析有方向,更容易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时,出示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主张。最后画龙点晴,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雅丽老师的课是难文浅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是我每次教学时都处理不好的教学难点,但雅丽老师却通过三个问题:苏轼在中秋夜做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苏轼心中的孤寂、抑郁、愁苦是否被排遣了?引导学生探究苏轼的乐观旷达。可谓是三两拨千斤,轻松化解了难点。

      两位老师的教学,启发我在古诗文教学时,无需面面俱到,而应整合文本,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其中的景、事、情、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