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以为山川富有灵气,五行生克都有联系,作为流动元素的风和水,就是洞悉天地的钥匙。因此,堪舆家和阴阳家应运而生,为王公贵族捕捉风水、寻找宝地。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权贵们相信,死后若是能葬在风水宝地之上,继承其血脉命数的后代子孙就能被天地灵气加持,不仅可以飞黄腾达,甚至还能封王称帝。因此但凡有足够财力和物力的人,生前都会聘请高人寻找合适的墓地,以求子孙可以“鲤鱼跃龙门”,改变命数或者维持家族的荣华富贵。
为葬在天地自然形成的琅嬛福地,古人们各出奇招,比如历史上就有一位“狠人”,为求后世子孙的繁荣昌盛与兴旺发达,设下一绝命局,故意“自杀”埋葬于此,此后八百多年里,其子孙后代果然名人辈出,让世人啧啧称奇。此人名叫潘从源,福建汀州三洲潘坊人氏。大家对于潘从源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潘从源的儿子——南宋名臣、正一品秘书阁学士潘仝,可能一些读者有所耳闻。在古代,寒门学子要想改变命运,基本只能走科举考试这一条路,潘从源从小就在这条路上奋斗,经过十年寒窗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考中秀才,然而秀才功名只代表着通过了童生试的考验,远远不及通过会试的进士尊贵,潘从源因此依旧在科举之路上前行。
令人唏嘘的是,潘从源考中秀才之后,运气仿佛都用完了,无论怎样都无法通过乡试。随着时间推移,潘从源的儿子都快参加科举了,他自己还是一个秀才,在江西吉州教谕(正八品)的职位上一直待着。潘从源内心十分不甘,为改变家族命运,潘从源自学堪舆风水之术。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潘从源自觉已经精通,于是闲暇时就在吉州附近寻找风水宝地。然而找寻数年,潘从源也没有找到一处看得上眼的风水宝地,他明白这些福地可遇不可求,讲究一个机缘。心灰意冷之下,潘从源索性辞官归隐,谁知就在这回乡归隐的途中,潘氏一族的命运因此发生转折。
潘从源与儿子在经过兴国五里隘(位于今江西赣州与吉安交界处)时,蓦然在群山之间看见一处奇瑰之地,于是他顺手用推算起来,不想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经过反复推算,潘从源愈发笃定,同时认定自己要是能够埋在这里,将来子孙必然能显赫万世。然而此地距离家乡太远,他怕自己回乡之后,这块宝地被其他人捷足先登,要知道风水随时在变,一旦别人葬下,这块宝地说不定灵气全无。潘从源决意得到这块地,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设下“绝命局”以便将自己埋葬于此。
说起来,潘从源为得到宝地,倒也是煞费苦心,他叫来儿子潘仝,跟他商量如何谋取宝地,潘仝从父亲的计划中听出了死局,急忙请求制止计划,奈何他实在拗不过父亲,最终只能擦干眼泪,听其号令。按照计划,潘从源先来到附近村庄,向农户买了一头牛,然后他又“驱牛食禾”。等到村民与他理论时,他故意态度蛮狠、语言粗俗,还动手向村民打去,这直接激怒了当地村民。一气之下,他们直接用锄头木棍将潘从源打死。潘仝于是出面向这群村民兴师问罪,村民们知道打死了人,心中害怕,又看潘仝是一位书生,说话有分量,就赶忙向潘仝赔礼道歉。
潘仝于是趁机要求将亡父潘从源葬在宝地之上。本来村子的地是不允许外人埋葬的,但是村民自知理亏也有罪,不想因此惹上人命官司,最终村里的宗族长老同意了潘仝的要求,潘从源如愿葬在这块宝地上。说来也怪,自此之后,潘家的运数仿佛真的被人为改变。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潘仝高中状元,此后被宋理宗任命为广州观察推官,后升至内阁大学士,潘氏家族从此蒸蒸日上。事实上,潘仝的子孙中有不少人担任高官,比如长子潘念为南宋光禄大夫,八子潘毅为南宋皇室护卫都统,其孙潘任封扶驾征讨大将军,还担任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南宋灭亡之后绝食而终。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感念潘任的功绩和气节,下诏颁谥潘任为“忠节”,潘家也因此获得封赏,人丁再次兴旺起来,遍及赣、粤、闽、川、滇等十三个省区。不过这些地区的潘氏,无论是哪一支后裔,都尊奉潘从源墓为祖地,还取名叫做“状元家山”,这就是“有缘得地,以死求发”的风水传说。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还被正史记载,既为后世津津乐道,也令人连连称奇。
参考资料:
《汀州府志》《兴国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