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春分
文/白俊华
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也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绿意盎然,景色怡人。但是,景致往往因人而异,心境不同,心绪各异。
唐代徐铉写过一首《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从中可以感受,经历漫长寒冬之后,春天总算来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置身这样的氛围,心情该有多么畅快!可是,对于心怀爱恋的妇人来讲,景色愈美,思念愈浓,即便风景再美,亦是无意悦赏。同为唐代的权德舆有首《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与徐铉之诗况味相似。诗云:“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写就此作之时,诗人正客居他乡。在这晴朗的天气、美丽的春光之中,看花饮酒,愁绪好像减轻了不少。可是,面对莺歌燕舞,还是不由自主想念起亲人,只好通过诗作表达情谊。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品读岑参的《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悠然、闲适、舒畅的感觉由然而生。竹林里生火做饭,藤萝间踏碓舂米,然后一边赏云一边喝酒,卷起门帘可见漫山野花,山泉叮咚,寺钟缭绕,晨雨过后,河水喧闹。这种融入自然的生活,怎能还有尘世的思虑?身心放松,思绪放缓,尽情体会人间佳景,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作为主政一方的郡守,春分这天,白居易心情极佳,盛情宴请属下和士绅,场面相当火爆。大家坐在熏草席上,喝着酒,听着乐,赏着舞。此情此景,就像复苏的蛰虫,响应着春天的盎然生机。品味白郡守的《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不仅能够感知春分的热闹,亦可悟到他的亲民情怀。与人同乐,方为真乐!
苏轼在《癸丑春分后雪》一诗中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春雪,我国很多地方比较少见,但却是非常独特的景致。春寒料峭,雪花飘飘,那些桃花和李花因为不胜寒威,纷纷扬扬落地,与之前飘落的梅花作伴。现在,只有柳絮还在漫天飞舞。上天不让春神专制,故意让阴气发作,造物主的意图是难以预料的,此时还要预备御寒的衣物。春暖花开季节,苏轼的悲悯情怀和教引之心尽情展露,告诉人们,要明白“春捂秋冻”的道理,知暖,切莫忘寒。这何尝不是一种忧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