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关于汉唐时期琵琶发展的一篇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国乐器史和中国——西域音乐文化交流史两个领域,作者常任侠,东方艺术史学家、艺术考古学家。
背景:从汉到唐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与域外音乐混合的时期,尤其是印度和波斯的音乐,从西北传入,使中国音乐增加了新的成分。琵琶就是作为一种新的乐器,传入中原。
一、琵琶的前世——源起
琵琶未传入中原时,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劳动人民便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弦鼗(tao)”。鼗是一种有柄的小鼓,为中国原有的古乐器。《论语》中记载:“播鼗鼓,入于汉”。弦鼗便是从鼗柄上张弦,达于鼓面,弹之作声,由此把打击乐器变成了弦乐器。晋代杜挚说:“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这便是中国乐器最早出现琵琶类乐器。
弦鼗创于秦汉,有个俗名:秦汉子,到琵琶输入,其后也叫“秦琵琶”,到晋代由于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唐初又称“阮咸”。追溯它的源起,是无名的劳动人民创作,虽不是阮咸所创,但这一名字延续了很世纪,直到今天。
以上是对琵琶的前世源起的总结性语言,你若问我是如何知道,这些古书中都有记载,不过这都是前辈所考察研究所得。所有的历史,总是能从正史、野史、还有文物考察中获得的一些真相,就像探案,根据零零碎碎的线索,尽可能的去还原当时的情况。
这种乐器,在古墓中发现时原是铜制的。到了唐代才由工人改用木质,并且那时才被鲜卑人的后裔元行冲定名为阮咸。
杜佑《通典》附注说:“蒯朗初得铜者,时莫有识之,太常元行冲曰:此阮咸所造,乃令匠人改以木为之,声甚清雅。”
《新唐书》卷二00《元行冲传》说:“人破古塚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辩。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遂谓之阮咸。”
关于琵琶的典故有很多,最早时有个旧说:“匈奴单于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昭君与匈奴,昭君戎服乘马,提一琵琶,出塞而去。”
二、琵琶的前世——发展
刚才昭君所拿上马的乐器,形制较小,长三尺五寸,四弦,应是弦鼗式乐器。
晋代傅玄的《琵琶赋》序说: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据,以意断之,乌孙近焉。
从这个晋代文献来看,这种盘圆柄直,四弦十二柱的乐器,原是中国自造的,因为远去匈奴,所以才按照方言的名称,才叫做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琵琶原是外国乐器的名称,不过弦鼗或秦汉子与之相类而已。琵琶的名称,既是外国的方语,在西域的语系中可找到一些线索。古梵语中,“Bharbhu”是“拨弦”的意思。在公历纪元前后,古希腊语“Barbiton”是一种琵琶类的弦乐器,在古波斯语中,六七世纪萨珊王朝的拨尔巴提,也是一种琵琶类的古乐器。在萨珊朝的银皿上,存有图形,与中国琵琶相类。
在汉代的文献中,这种乐器最早出现在刘熙《释名》中:“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却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将“枇杷”作为拨弦的意思,与古梵文相同。杜佑《通典》说:
根据这个文献可以猜测了解出,唐以前的琵琶有三种,一是秦汉子、二是曲项、三是五弦。
秦汉子由本土所制,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是从域外输入。所以要去域外查找其根源。
从中央亚细亚向西的一条通道上,到波斯、北印度都有这种乐器,它经由西域诸国,特别是龟兹的转介而入中国。所以曲项琵琶又称龟兹琵琶。盛于北朝,在隋的《九部》和唐《十部》的宫廷音乐中,成为主要的乐器。
曲项琵琶的称谓来源——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有直项者,曲项者。曲项盖使于急关。五弦琵琶也以使用五弦的特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