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西域琵琶的输入和发展》读书笔记4

本文是关于汉唐时期琵琶发展的一篇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国乐器史和中国——西域音乐文化交流史两个领域,作者常任侠,东方艺术史学家、艺术考古学家。

背景:从汉到唐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与域外音乐混合的时期,尤其是印度和波斯的音乐,从西北传入,使中国音乐增加了新的成分。琵琶就是作为一种新的乐器,传入中原。

一、琵琶的前世——源起

琵琶未传入中原时,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劳动人民便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弦鼗(tao)”。鼗是一种有柄的小鼓,为中国原有的古乐器。《论语》中记载:“播鼗鼓,入于汉”。弦鼗便是从鼗柄上张弦,达于鼓面,弹之作声,由此把打击乐器变成了弦乐器。晋代杜挚说:“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这便是中国乐器最早出现琵琶类乐器。

弦鼗创于秦汉,有个俗名:秦汉子,到琵琶输入,其后也叫“秦琵琶”,到晋代由于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唐初又称“阮咸”。追溯它的源起,是无名的劳动人民创作,虽不是阮咸所创,但这一名字延续了很世纪,直到今天。

以上是对琵琶的前世源起的总结性语言,你若问我是如何知道,这些古书中都有记载,不过这都是前辈所考察研究所得。所有的历史,总是能从正史、野史、还有文物考察中获得的一些真相,就像探案,根据零零碎碎的线索,尽可能的去还原当时的情况。

这种乐器,在古墓中发现时原是铜制的。到了唐代才由工人改用木质,并且那时才被鲜卑人的后裔元行冲定名为阮咸。

杜佑《通典》附注说:“蒯朗初得铜者,时莫有识之,太常元行冲曰:此阮咸所造,乃令匠人改以木为之,声甚清雅。”
《新唐书》卷二00《元行冲传》说:“人破古塚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辩。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遂谓之阮咸。”

关于琵琶的典故有很多,最早时有个旧说:“匈奴单于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昭君与匈奴,昭君戎服乘马,提一琵琶,出塞而去。”

二、琵琶的前世——发展

刚才昭君所拿上马的乐器,形制较小,长三尺五寸,四弦,应是弦鼗式乐器。

晋代傅玄的《琵琶赋》序说: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据,以意断之,乌孙近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这个晋代文献来看,这种盘圆柄直,四弦十二柱的乐器,原是中国自造的,因为远去匈奴,所以才按照方言的名称,才叫做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琵琶原是外国乐器的名称,不过弦鼗或秦汉子与之相类而已。琵琶的名称,既是外国的方语,在西域的语系中可找到一些线索。古梵语中,“Bharbhu”是“拨弦”的意思。在公历纪元前后,古希腊语“Barbiton”是一种琵琶类的弦乐器,在古波斯语中,六七世纪萨珊王朝的拨尔巴提,也是一种琵琶类的古乐器。在萨珊朝的银皿上,存有图形,与中国琵琶相类。

在汉代的文献中,这种乐器最早出现在刘熙《释名》中:“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却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将“枇杷”作为拨弦的意思,与古梵文相同。杜佑《通典》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根据这个文献可以猜测了解出,唐以前的琵琶有三种,一是秦汉子、二是曲项、三是五弦。

秦汉子由本土所制,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是从域外输入。所以要去域外查找其根源。

从中央亚细亚向西的一条通道上,到波斯、北印度都有这种乐器,它经由西域诸国,特别是龟兹的转介而入中国。所以曲项琵琶又称龟兹琵琶。盛于北朝,在隋的《九部》和唐《十部》的宫廷音乐中,成为主要的乐器。

曲项琵琶的称谓来源——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有直项者,曲项者。曲项盖使于急关。五弦琵琶也以使用五弦的特点而得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乐器简介: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0,117评论 3 5
  • 在谈运营之前,先发一张最近比较火的图片: 从上述的鄙视链可以看出,其他兄弟部门对运营的印象有:垃圾、无脑乱提需求...
    潜心修行的约翰阅读 3,511评论 0 0
  • 非常感谢中医院眼科的医生和护士两天经过一系列的检验终于确定侄女眼睛近视的度数,昨天已经配好眼镜,本来相配不...
    蘭質惠心阅读 2,312评论 0 0
  • 我知道你就是咽不下心里的那口气,所以你才一次次的在我将要忘了你的时候回头找我。我知道有些男人就是渣,没责任心,没担...
    贺拉拉阅读 4,417评论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