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大约比孔子小44岁,是孔子回到鲁国以后收的一位很年轻的学生。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学历不高,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学习,一个人就算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加入孔子的3000弟子,但是他如果平时进行自我修炼,也是学了东西的,这句话用非常包容的态度表达对学习的认可和尊敬,也说明了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做学问,而且是为人,做事。
贤贤易色,那你要去关注内在的美,而不要过于看重外在的东西。看到有学问道德之人,马上就跟他学习,看到好的人就能肃然起敬。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指对待自己的父母,要能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
事君能致其身,对待君主,能够有奉献精神。对待公司,能致其身,就是能够努力,能够奉献。
对待你的朋友或同志,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然答应帮助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能致其身是接近自己的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做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这就是做人的臣道不够,简单的就说不够诚恳。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讲的是亲族关系,朋友关系。
一个人在家,国家,亲族,朋友这几个层面上能够表现的很好,则可以称得上,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他用这一整句话表明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知识,还要学做人。
中国古代其实很有能体谅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状况。古代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为善和孝顺,都要看心,不能只看行为。倘若只以行为评定,会发现寒门没有孝顺的人,因为寒门之人很难给父母提供富足的生活,他们有心而无力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我们要看的是他有没有为父母尽心。
万恶淫为首,却是看行为的不能只论心,如果说有做坏事的想法,就是个坏人,那这个世上哪有好人?中国古人是非常宽容的,他们为大家的行为设置了底线,尽量考虑客观条件,也充分尊重人性,并不过分严苛。
子夏所讲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然做起来没那么容易,但并不算特别高的要求。
贤贤易色,事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尽其力的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
与朋友交而有信,对朋友要做到言而有信,答应了朋友做的事,想尽办法去做。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但我们不一定要说这个人真的没有学问,学习的目的是做人,做事,就是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