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的篁岭,是嵌在山坳里的古村落。晨雾中的黛瓦粉墙依着山势层层叠叠,百年青石板路在巷间蜿蜒。这是一方始终跃动着生活脉搏的活态民俗画卷。

雾未散尽,红辣椒串成流苏垂落秋阳,黄玉米在竹筛间滚着金箔,橙南瓜枕着木架,晒秋的竹匾已在檐角徐徐排开,每一块砖缝都生长着鲜活的烟火故事。


老伯坐在院子里切南瓜,刀刃起落间,木砧板上堆起齐整的橙黄,他粗糙的手掌抚过南瓜皮,像在抚摸着岁月的纹路。隔壁糖画摊前,琥珀色糖浆在铁勺里翻涌,艺人手腕轻转,板上便浮现出展翅的凤凰,围观孩子的惊叹声惊飞了檐角的山雀和凝固的流光。


锣鼓声撞进山坳时,挑着丰硕果实的村民正踏过青石板老街。竹篓里的谷子玉子晃出细碎光斑,映着他们晒红的笑脸,丰收的喜悦在山谷间回荡。


灶台前的大伯添把新柴,灶膛里的火光便跃上他的鬓角,锅里的饭菜腾起热气,勾着过往行人的味蕾。巷口石桌上,大婶正往瓷盆里捡拾刚出锅的卤鸡蛋,深褐色的卤汁顺着蛋壳纹路往下淌,在晨光里泛着油润的光。"姑娘,尝个热乎的?" 三两个鸡蛋一裹,便成了古巷里的伴手礼。


斜坡转角处,老哥肩挑两捆新劈的硬柴,松木的清香在空气里漫开。餐馆后厨的伙计早已候在门口,这些柴火很快会在灶膛里化作火苗,为游客们烹煮出带着山乡味的饭菜。匆匆而过的村姑,红布衫擦过斑驳的砖墙,抖落的不是尘埃,是百年未改的生活气息。


这些流动的场景,让每块黛瓦都盛着晨光,每级石阶都刻着脚印,篁岭成了永不褪色的活态博物馆。
身着古装的游客走进画里,为这幅画卷添上灵动的晕染。他们在晒秋的竹匾前驻足,衣袂拂过辣椒串成的红帘,让现代的笑靥与古老的色彩相映成趣。在篁岭村牌前轻提裙摆,镜头定格的不只是打卡的瞬间,更是人与古村的温柔相遇。


背起竹编背篓穿行巷弄,底鞋叩打石板的声音,与百年前挑水的脚步在时光里共振。

晚风起,篁岭在渐暗的天色里轻轻呼吸。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民俗博物馆。所谓民俗画卷,从不是凝固的水墨,而是人与时光共同临摹的长卷,在每个日出里晕开新墨色,在每次相遇中生长新年轮,共同续写着这幅永不褪色的活态民俗长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