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新手如何喝懂一杯茶

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

最近接触了一些喝茶,但是又不太了解茶的茶友,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对我也产生了一些启发,所以这篇文章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大家交流如何品饮一杯茶。

友情小提示,本文篇幅稍微有点长,建议各位耐心浏览。

核心要求一:买相对标准的茶样

尽管我也卖茶,但我依然想和各位——想要真正了解一款茶该有的味道的茶友们,安利品牌茶。

品牌茶肯定是有溢价的,但品牌茶的价格体系是相对完善且标准的,说白了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通常我们买价格在两三千左右一斤的茶叶就已经挺不错的了,也就是几百块钱一份的茶叶,甚至现在还有茶企推出了品鉴装,就只有四、五泡,更具性价比了。

至于品牌,我就不多做安利,现在信息发达的很,一搜就出来了。

把标准的口感喝到位,少走的几步冤枉路,绝对是远超溢价的。

核心要求二:相对标准的冲泡

各位茶友,不要一提标准冲泡觉得:啊,我不懂,啥是看茶泡茶,什么定点冲泡,看茶叶条索紧细冲泡,乱七八糟的,我头都要大了。

我前面写了,这一篇很浅显直白的。

标准冲泡就是商家说怎么冲泡,我们就怎么冲泡,这也能减少口感误差。

以用120ml左右的盖碗冲泡绿茶为例。

我们放四克绿茶,或者六克绿茶,呈现出来的口感和风味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就按商家说的来,商家说放四克,我们就放四克,商家说放六克,我们就放六克。

冲泡的水温,千万不要过于追求,市面上有些茶商说的好茶不怕开水烫,先按商家的来。

品牌茶,背后专业的团队一定知道,什么样的水温能让它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口感。

冲泡的时间,也很重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尽量不要过于忙碌,按商家的标准冲泡流程的秒数走,不要想当然的觉得,我是一个老茶客了,我喝的就是要浓,我们现在要找的是一个标准口感,先将就一下。

核心要求三:喝了能描述

对一款茶叶优劣的审评有五项因素分别是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对于很多新手茶友来说,在喝茶的时候没必要非得搞清这个茶的外形,叶底,这个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先不着急。

我们能先把自己喝出来的香气、滋味能较为准确的描述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香气:

冲泡一道过后再闻香气,这样香气更清晰一点。我们如何去分析我们喝到的这款茶是什么样的一个香气呢,去看商家官网的商品详情上有,或者我们直接搜。

以乌龙茶为例:我们闻到花香或者果香,不必管它是具体的哪种花哪种果,这就是个大概的范畴。

然后我们去尝这个茶汤有没有香气:把一口茶抿到嘴里,闭上嘴,用鼻子吐气,能不能感觉到香气。能,就说这款茶香气不错。

然后我们再去看香气的持久度,喝完这道茶,摸摸杯子是不是凉了,再去闻杯子是否还有香气,感受挂杯香的持久度。

哦,对了,香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滋味:

茶汤的味道,你尝到是什么味道,它就是什么味道。

从口感上分析要有浓淡厚薄的对比,厚是指要有喝米汤或者喝豆浆的感觉,薄就像喝白开水一样利。浓淡的话,这个因人而异,就像我不吃辣,微辣也觉得辣。

但也有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一些茶喝着涩,这个感觉就像吃的生柿子,有什么东西,巴住舌头了,8秒内能化开,不算缺点。

至于其它的口感用词,像回甘、生津等词,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还有一些词,通常形容为山韵(凤凰单丛高山平地之分)、岩韵(武夷山地理环境之分)、枞韵(老枞水仙树龄之分)等,这个一定不要着急。

先把前面的get到了。再多买几家品牌茶,不同价位的,多找几个人一块喝,对比着喝,因为这类口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

南风碎碎念:

总之,茶叶应当是被我们喝的,不应该玄之又玄。

愿各位茶友在日常生活中喝茶时,能获得一两分快乐,于喧嚣中得片刻安顿。


随缘更  关注我  了解更多茶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