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就读的学校是非主流的教育体系,倡导家校共建。不同于主流学校向家长提出各色要求,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方式,只强调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父母需要加强自我成长,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工作。基于此,开学初,家长们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积极承担班级各种事务。昨天班级的孩子爸爸们组织在一起喝酒聊天,增进相互认识,联络感情。爸爸们戏称这是第一次常委会。第一次常委会达成一致是爸爸们需要加强身体的锻炼,于是一起踢球的倡议就萌发出来。但是,踢球总要找对手。于是,爸爸们快速和学校其它班级的爸爸们取得了联系,一天的时间,一场“南山老男孩足球联赛”的活动就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还展开了冠名权的拍卖。
活动就是个载体,帮助大家一起连接,深化了解。对于男人,喝酒和运动是最好的增进感情的手段。无论能否喝酒,是否有运动天赋,都可以或深或浅的参与其中。不喝酒的可以当酒官,不会踢球的可以当拉拉队。在身体健康得到锻炼增强的同时,彼此的情感交融也在一次次的沟通碰撞,活动参与中不断深化。当彼此有了更多的连接,关系得到深化,开放了解的程度越来越多,互相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班级的建设,孩子成长的环境便在其中慢慢的滋生创造出来了。
所依团队生机源于个体内生的创造动力。一个集体的产生,或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通过观察,我们一定可以发现,主观生成的集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会明显强于被动的生成。如果不信,你对照下手机里的微信群,你主动参与的,每天关注那里的信息,参与那里互动的就会越多,而你被动拉入的,可能十天八天你都不会想起来去看一样。同样是微信群,那些活跃的群,经常会有不同的人说这样或者那样的话题,而很多僵尸群,好几天不会有人说话,即便有人提出某个话题,往往也很少人参与。
如果把一个团队组织看成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使命目标决定了它的发展,而不是它的财务或者资源状况。比如我们一年级的这个爸爸团队,在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而一个晚上的酒局之后,足球队立刻有了1000元的活动经费。团队的使命目标绝不是空洞的口号或者是洗脑的观念,而是与团队每个参与的个体能够同频共振的信念。还是我们一年级的爸爸团队,我们都很清晰,大家共同的目标是更好的陪伴孩子,而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我们都希望班级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风气,这样才能够带领孩子们更好的融入,真正形成大家都乐在其中的团队。这是基于教育目标萌生的组织,在其它类型的组织中,在组织建设之初每个参与的个体都应该厘清自我加入组织的初始的目标和动力,明白: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期待在这里收获些什么?我能够伴随这个组织走多远?
这也是一个组织社区由内而外生发的创造。在一个现实的线下社区中,原本松散的连接会给构建有机生活带来些难度,所以首先需要社区生发出一位向往有机生活,愿意践行有机生活的个体,然后通过这个个体再去联络到社区具有同样需求的爸爸或者妈妈群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彼此的热情,当超过一定数量的个体愿意在这个方向注入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的时候,有机生活的众筹才有了创造的立足点。
所以,众筹有机生活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因为这样的发起人不是很容易能够找得到,需要对缘和应机。当发起人做好准备后,也需要通过基于自我兴趣领域出发去连接和激活更多的个体。这需要时间的累积和精力的投入。虽艰难,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每个人有自我改变的动力,愿意成为改变环境的积极的推动者,这事便有了希望。
找回自己,激发活力,帮助你所在的团队或社区建设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机的生态就会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