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微信群里就被母亲节的各种图片,祝福刷屏了。我也赶忙联系老妈,我用的群通话,可是妈妈总是听不清我们说什么,她又不肯配助听器,我不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回头我得好好跟她聊一下这个问题。看到我妈总是仰头问我姐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也总仰头问我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她们总是不正面告诉我。看情况说,高兴的时候我是从菠萝蜜树上摘下来的;大白鹅驼过来的;朋友送的;河里漂来的.......;不高兴的时候就是垃圾桶里捡的;甚至厕所里检的。这是那个年代大多数父母,兄弟姐妹骗小孩子的话吧。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来自何方,小时候很是痛苦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她们看到我痛苦时还总是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我妈都有点耿耿于怀和怀疑我是不是这个家庭一员,特别是六岁那年她竟然想把我过给政府一位不能生育的朋友。在他们家好吃好喝好玩的住了一周,我还是觉得我妈虽然不告诉我是怎么来的,但我还是叫她妈妈比叫那位女士妈妈更亲切一些,于是自己跑回家了,我妈竟然什么也没说,就好像我只是去串了个门回家罢了。
我不太记得我妈打过我几次,但肯定是有的。我妈有个道理是这样说的:“要不就不打,要打就管一辈子”,所以从小特别怕她打人,但现在却只记得她打我哥的情景,想不起来她是因为什么事情打过我了,也许是真的很怕被打要记住一辈子吧,所以对我妈的要求都会很自觉的遵守。比如说我们早上6:30必须起床,因为我妈说早起一刻当一时用,早上的时间特别珍惜;9点下晚自习后必须在9:30回到家,因为安全问题,有时为了赶时间是要用跑的,虽然一路上可以听到“排球女将”们得球后大家高亢的欢呼声却也不敢跟同学们一起去凑热闹;我家里其实可以买电视机的,但我妈不让买,所以空余的时间只好看书或者连环画或者摆弄邮票,这到也好,断了看电视的念想,却有更多的时间发个呆,想想山的那边的那边会是怎样的?上海人、北京人、山东人为什么说话、行为会不一样?彩色的邮票和明信片都有怎样的故事?.......
我家吃饭是有规矩的,比如说:长辈没有上桌,没有启动筷子,小辈是不可以先吃,也不可以吃出声,一个菜也不能一直夹三次以上,更不能像炒菜一样翻菜,夹到啥就是啥,好菜是要长辈先吃的,我妈的原话:“你吃的时候还在后头”,所以小时候的鸡腿一般都是先到我外婆碗里,然后再到我妈或者我爸碗里,再到我姐或者我哥碗里,最后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我碗里,但是到我碗里的机会好像还满多的。按我姐她们的话说,我是最爱争吃的,但是唯独饭桌上我都记得我是不敢争的。现在想起来,我妈应该是对原则性的东西,比如安全,品德,时间,行为习惯方面严要求,重管理,而且好像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妈也有不管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学习,因为她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考得上就一直读,考不上也不可以补习,那就回家干活。我干过活,特别是我初一,我哥初三那年,她非要我们俩每天都去挖一个池塘,其实完全可以请人挖的,但是就非要我们自己去挖,有时她也会跟我们一起挖,还会问一问:“读书舒服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舒服?”,这还用说嘛,肯定是读书舒服啊!我那时应该是陪我哥挖的吧,按现在的话说叫躺枪。但这个事情我却一直记得,后来经历很多辛苦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拿这个事情来比较一下,顿时就觉得好像也没那么辛苦啊,不用风吹日晒的,于是感觉还是满幸福。我妈还不管我们想娶谁,想嫁谁,按她的话说:“这是你自己过日子,自己想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省得以后怨我”,于是我们真的都是自己做主。这些大事情好像我妈从来都不着急,不担心。
我也有让我妈着急的事情。小时我会突然出现肚子像是有一把锥子插进肚子一样痛得满地打滚的情况,每次都把我妈吓得背起我就往医院跑,但往往还没到医院,我又不痛了,没事儿人一样,妈妈却一身大汗的牵着我回家。这个事情让我妈一有机会就去找各类医生了解情况,可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一直到初一,一个会心理学的医生说:“这可能是她不够安全感引发的肠痉挛”,只是一句话,从此后再也没有再痛过。青春期时有一次一位阿姨问我妈说:“你女儿脸色怎么那么苍白?”我妈看了看我,然后下午放学回家就让我喝当归汤(喝完很快就流鼻血,然后又不敢再让我喝了),也不让我碰冷水,一直到我高中离开家,在特殊时期只要在家都没让我碰过冷水,哪怕只是洗个手她也得让我用温水,其实在她看不到的时候早就用冷水洗了不知道多少次手了。再就是后来高一住校不太适应吧,我给我妈写了一封信,突然有一天学校广播叫我说学校大门口有人找,我赶快跑过去竟然是我妈风尘仆仆的站在门口。我惊奇地问她:“妈,您怎么来了?”,“你不是写信说你怎么怎么了吗?”,我妈仔细的端详着我,我却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我当时写了啥了,以致于我妈坐了两天的班车赶到学校找我,我说我都忘记告诉您什么事情了,我当时真的是很不好意思。但我妈竟然没有批评我,只是说不记得是好事,说明事情没有那么严重,都过去了。所以到现在我依然不记得我当时都写了啥。我妈交给我一些吃的东西都没有停留又马上赶回家了,说是家里忙。后来我爸才告诉我,我妈收到信的时候还在住院,却立刻出院赶去找我,这让我一直很愧疚。从些后我学会了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向她汇报,自己先冷静一下,想想是否真的有那么严重?另一方面我通过读《卡耐基》学到更多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说“树洞”这个方式,我在高一的时候就自己学会了。
后来工作了,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大,特别累,就给妈妈打电话诉苦说:“工作干都干不完,累死了。”
我妈说,问你两个问题:“1、现在累死了吗?2、工作能不能学到东西?”
我说:“还能活,也还能学到东西。”
我妈说:“那你不是赚了嘛!没累死,还能学到东西,还给你发工资!”
好像是赚了哈!
从此再也没跟我妈说过工作累的事情。因为一没累死,二来一直有学到东西。
我妈就这样,在别人那儿是大事的事情在我妈这里却是小事,在别人家也许是小事的事情在我妈这里却是大事。但就是我妈这些小事一直温暖着我,后来无论我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我都不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