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和“灰犀牛”
复习一下上一篇笔记讲到“黑天鹅”和“灰犀牛”是这两个近年很流行的概念。
马云说: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
马云还说有一句话:要拿着望远镜找对手。
这并不是一句高傲的话,而是真的因为将来会颠覆你行业的对手,不知会从哪里冒出来。所以创业者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现在跨界打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最靠谱的方式唯有终生学习、自我迭代。一个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新生;从外部打破,就......破了。
继续笔记......
盒马鲜生、特斯拉
盒马鲜生,在半年前还被认为是个笑话。业内认为,这种把餐饮和生鲜放在一起的模式完全不靠谱。居然还有小哥在店里拣货,实在太不靠谱。
现在,已经有了“盒区房”的概念。“盒马鲜生”开到哪里,哪里的楼盘就会涨价。
现在便利店已经在讨论要不要开餐饮。问题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便利店没有做餐饮经验、也没有外卖经验。做个App开个公众号是很简单,难的是后面一整套的运营管理。
老师说如果用上帝的视角,退回到一年前,谁可以有机会改变现在这种(盒马鲜生的这种竞争)状况?他觉得只有永辉超市可以。因为永辉超市是业内很愿意尝试新做法的一家企业。他们曾经尝试过很多不同的业态,还开过社区便利店。
一年半以前,特斯拉出现的时候,宝马奔驰这些公司并不太重视。因为当时的判断是,电动车只会他们千分之一的业务。可是等灰犀牛跑到眼前,一切都来不及了。
柯达当年率先发明了数码相机技术,可是为了保存主营胶片业务的巨大利润,把数码业务封存起来,最后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中,黯然破产。
时代的大潮过来,挡也挡不住。要不积极拥抱改变,要不就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对于创业者而言,机会就是在细分领域进行边缘创新。因为那领域太小了,大公司看不上。这就留给了小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然,速度要快。
凯文凯利在《失控》这本书里面也讲到,要找那些边缘地带进行创新,要找哪些大公司看不上的脏活累活。这点很容易想明白,大公司有钱、有人才储备(suppose),如果一块业务又好做、又挣钱、又看得清楚,那么大公司早就做了,小公司怎么PK得过。只有从边缘创新,才有一线生机。
那么大公司怎么破局?正如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讲到,即使大公司意识到了这个趋势,也不可能放弃目前盈利丰厚的业务,去投入这块充满风险和未知的小业务。所以说是“窘境”。
老师也提到,阿里和美团都有创新的小分队,专门尝试新的业务。如果失败了,那就当交学费。这样可以保证公司不会错过新的机会。
新零售:数据+供应链
老师介绍了新零售,一句话,离不开人、货、场。
总结了两点,一是数据,二是供应链。核心就在于,对前端用户需求的把握,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利用后端供应链进行精细化管理。
传统零售是“千人一面”。店里就这点商品,不管张三李四进来都是一样。传统便利店的毛利是1.5到3,商品损耗率(过期)是10%(这几个数字没有听清,不确定是否正确)。通常他们的备货是根据两三周以前的数据。问题是,万一备完货,第二天下大雨,商品卖不出去,就会有损耗。
新零售则是基于数据分析的高度客制化。比如你在“猩便利”购物,需要用微信扫码。这个动作就提交了你的数据到后台,包括哪家公司、哪个办公楼、哪块区域。后台的数据库就可以分析。比方说,发现在静安寺的白领喜欢买水果和酸奶,那么可以多提供这种食品。而漕河泾的码农多一些,泡面和火腿肠的很受欢迎,那么就提供这些。就做到了有针对性的供给。
这些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概念公司,很多都是在做数据的生意。
滴滴就不提了,摩拜和ofo也是在记录你的行程。我最近一次扫摩拜,还弹出消息问我要不要允许它和我手机上的健康数据绑定。数据就是金钱。
另一个特点,就是货更加逼近人,购物越来越方便。二十年前我们去商店,后来我们去超市大卖场,然后我们去家门口或是办公楼下的便利店。现在干脆吧货架直接放进办公楼,你连办公室都不用出,走几步路就可以买买买了。
老师的判断是将来大卖场都会逐渐退出。
现在看到家乐福开了很多easy便利店,不知是否也是在转型。
零售在日本、美国、和中国
老师比较了日本、美国、和中国零售业态的不同。
日本的线下便利店网络非常发达。每走几步路就能看到便利店、或者零售柜员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买。然后日本人对于支付的态度是:现金>信用卡>电子支付(怎么感觉像这边的老年人)。
这是由于日本的国民性。他们觉得现金最靠谱,付出多少钱非常清楚。刷信用卡,并不清楚具体刷了多少钱。电子支付就更不靠谱了,万一我刷了两块钱,你扣了我三块钱,怎么办。
所以,电子商务在日本很难发展。
美国的方式是中心区大卖场和超市。美国人通常住在郊区,每到周末就会开车到市中心,把一周的东西全部采购回家。
在中国,线下零售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过去十几年,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也搭配着物流的高速发展,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货。而现在的新零售,是让大家更加方便在线下购物,想买就买,都不用等快递明天送过来了。
势起人成
老师最后的总结:势起人成。在大跑道上,“势”就在那里,等你去发现;而在窄路上,“势”要靠人带。感觉老师就在他的跑道上带起“势”呢。
《孙子兵法》的名句:“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原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最近在看梁宁的产品课,也讲到“势”。第九课: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你观察一个人或产品机会时,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你是要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原地,还是爬上山顶把它推下山去成为千钧之势?
孙子兵法的上面这一段,是大智慧。值得反复读几遍。
算上这次的吕老师,我在混沌一共听过三位前阿里“中供铁军”的老师讲课。
王刚老师是滴滴的天使投资人,他讲滴滴的发展和不变的商业本质。
阿干老师是阿里67号员工、前美团COO,他讲运营管理。
这三位老师风格不同,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厉害的人,一定是善于学习和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并不断修正的。正如混沌创始人李善友老师讲的,要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絮絮叨叨的笔记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