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而言,高中是个成长的分水岭。在它之前,我未曾长期讨厌过别人,在它之后,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碰见了讨厌的人,而后对自己的憎恶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有些事情会明显地感觉出来,小时候与现在的区别。
小学的时候,因为名字与暑期档电视剧里的人物相似的缘故,被前桌的女孩拿来开玩笑,内向的性格让当时的自己只有一种情绪——无所适从,除了默默低头,假装不知道以外,我是什么也没做,而且,隔了一阵子就会忘了这件事;放在现在,哪怕是在高中,自己也会死撑着质问那女孩几句,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隔了一阵子自己还会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对那女孩的印象也会相应地减分。
似乎越长大,记忆力也越好了。
高中之前,无论说什么都是光明正大地说出来,从不遮掩自己;高中时期,即便是在背后带有抱怨、甚至恶意地评论别人,心中也不会有愧,只有在有些人因此中伤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似乎越长大,人变得越坏了。
初中时期,有写未来信的习惯,在四五年后打开的时候,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有多么稚嫩。
信里所提到的要求一个都没做到:
成为善良的人,
孝顺长辈,爱护他们,
维持朋友间的联系,
坚持写喜欢的文字,
不要讨厌别人,
最后,做一个乐观、不敏感的孩子。
自己与信中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善良,这个词汇似乎和自己有些偏差。小时候,看到路上的流浪汉,会心软地给钱或者给吃的,走了之后也会惦记很久;长大后,路过他们,不看一眼,径直走过,心中毫无愧意。
这样的自己,让我感到有些害怕。
关于文字,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初中的时候拿起了笔,洋洋洒洒写了小说的开头,几万字后便不了了之,每次拿起笔都说要坚持,不久又因为懒放下了,放弃对自己而言成了家常便饭。
这样的自己,若是老了,每天一定会被懊悔的噩梦惊醒。
敏感多疑、消极阴暗成了高中日记里的常态。
那时候的情绪多变,不敢和异性讲一句话,朋友间的小小擦碰变成了决裂,第一次主动绝交,也第一次被孤立,第一次对一个人存了深深的厌恶。
那时候学业压力大,母亲的念叨成了每天的折磨,每每看着窗外的景色,就会联想到血花四溅的绚烂,看着车来车往的马路,自然联想到被撞飞的曲线,残破的躯体。
现在想来,却是庆幸那时候自己胆小懦弱,害怕疼痛,也庆幸那时候没有存了死志,所以一切只是想一想,安然度过了那段时间。
若是小时候的自己能看到未来,她一定会很难过,一定会很害怕,恐惧地看着时间把一个人折腾得面目全非,一点点蚕食成自己厌恶的那类人。
就像现在看着幼年的照片、信件,感觉是在看着一个陌生人的经历,心中毫无波澜。
我明白,长大后,自己成为了另一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