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进入《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主题是“文学的灯光是不会灭的”,正好听到毕淑敏老师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内心一下子被击中。
2024年最后一夜,我已经计划用躺平的姿态轻率地度过,就像2024这一整年,就那么轻飘飘地过去了。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文学书籍,除非教学需要,对,只有教学需要时看看,典型的工具化的阅读,跟我这个人无关,所以,跟文学阅读无关。文学的灯光已经远离我。直播里听那些文学大家们聊从前的理想,聊过去的学习,聊人的际遇,聊文学人生,聊理想主义……突然,内心深处的那一盏文学的灯光又被点亮了。我可以写不出文学化的文字,但是我可以接受文学灯光的照耀,接受文学对灵魂的洗礼。
突然来了兴致,哪怕这一年都处于混沌,处于平庸,处于淡然,2024年的最后一夜,我也要活得热烈一点。于是,买了微醺(也喝不了别的酒),开了腾讯会议室,和团队小伙伴一起跨年,听罗胖的“时间的朋友”。一边听一边和小伙伴聊,偶尔,举起酒杯,在线碰一下,开心就从屏幕里溢出来。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
一边听一边思考,偶尔记下几句。可能是罗胖的句子,也可以能是我自己的随想。
谁是对我有期待的人呢?未来的好消息?未来有好消息吗?有哪些好消息?
悲观只是一种看法,乐观是一种行动。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共处的伙伴。那么,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处?如何交互?如何共长?
单词,每个词都住在单间。散装英语也能走天下。先开始,再升级。一线战士不受嘲笑。不需要历史铭记,只要自己能铭记自己是谁。
下沉,下沉,下沉。时间的深处,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下沉,下沉,下沉。生活的深处,才有更真切的生命。
下沉,下沉,下沉。教育的深处,才有更真实的成长。
教育需要远离宏大叙事,生活需要远离宏大叙事。少说形容词,多说名词、动词和数量词,不聊心态,不表决心,少停留在情绪价值的获取上。做起来,每个人都动起来,不仅是身体动起来,大脑也动起来。多读一点儿书,多写一点儿文章,多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多出去走走看看长见识。走出去看看,机会也跟着来了。去哪儿?看什么?既可以做一些出去看看的规划,有目的,有攻略。也可以随便出去走走看看,说不定就会遇到很多惊喜。
黄山酒店的转型,给到哪些启发?利用确定性打开思路。教育中的确定需求有哪些?突然理解了领导对技术赋能教育的看法。技术无法替代教育者人的属性,人特有的属性才是对受教育者最重要的东西。教育,需要让每一个人被看见,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还是成年人。商业需要换赛道,孩子的成长如何换赛道?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学习关系的转变。“情感认同”几乎是领导口头禅,说起来容易,当我一点一点地去践行时,才发现里面好多学问。跟学生情感认同,更老师们情感认同,跟家长们情感认同,不同的对象,达成认同的方式千差万别,需要不断地练习。其次,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要创新。“好奇学习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案例。跳出教材,走出学校,进入自然,进入社会,进入生活,就大家好奇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真实发生,成长就真实发生。我们学校以课程学院做引领,坚持全员参与PBL,就是在做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乃至学习评价的创新。
好的商业,还要满足情感需求,提供情绪价值。那么,当下的教育呢?当我们过度关注知识而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时,就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但是,物极必反。当我们过度为学生提供情绪价值而忽略学业上的知识能力习惯思维,学生无法从学业成就上获得有利于成长的情绪价值,最后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纠偏,平衡,综合素养提升,教育一定要坚持以生命的健康成长为目的而不是其他。
时间马上到十一点,坐的时间太久,需要站起来活动一下,后面就安心地听一听。
今夜跨年,我在,没有人能替代我。我也不愿意去替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