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懂啥是“课题分离”——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这词听着玄乎,其实特简单:别人的想法、做法是别人的“课题”,咱管不着;自己的情绪、行为是自己的“课题”,得自己负责。比如有人背后说你坏话,那是他的事(他的课题);你因为这事儿生气、睡不着,那就是你的事(你的课题)。别把两者搅在一起,情绪就不容易跑偏。
遇到糟心事,先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
就拿工作来说,同事甩锅给你,领导没弄清情况就批评你。这时候别光顾着委屈,先拆拆看:同事甩锅,是他不想承担责任(他的课题);领导批评,可能是他没了解全情况(他的课题)。你的课题是啥?是“要不要解释清楚”“下次怎么避免被甩锅”。分清楚了就知道:没必要为别人的错惩罚自己, focus 自己能做的事,气就顺多了。
别人的期待,别硬扛——那不是你的课题
家里人催你考公、朋友劝你“安稳点别折腾”,听着烦?因为你把他们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课题”。其实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你选什么路是你的事。可以参考建议,但别逼着自己迎合——你又不是为别人的期待活的,硬扛着只会憋屈。坦然说“我知道你们为我好,但我想试试自己的方式”,反而轻松。
自己的情绪,自己接住——别指望别人负责
有时候会想“他要是不那样说,我就不会生气了”,这其实是把自己的情绪课题推给了别人。但别人的行为是你管不了的,能管的是自己怎么反应。比如被客户怼了,别纠结“他凭啥凶我”,而是想“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我先把事解决了再说”。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情绪就不会像脱缰的马。
总结:课题一分清,情绪就稳了
说到底,课题分离不是冷漠,是给自己的情绪“减负”。别替别人操心,别被别人的事绑架,守住自己的边界,管好自己能管的。慢慢就会发现,很多没必要的生气、纠结,其实都是因为“课题没分清”。拎得清,心就静,情绪自然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