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玥儿的信(三十七)——情窦初开.富含恬淡气息的桐花

玥儿:

桐花是春季里晚开的花朵,闻起来有些甜香味,花朵里有清甜的花蜜,它有着恬淡的气息。

正是清明时节,阳光明媚,并没有雨纷纷的情景,我喜欢这样的天气,清明就要明。

花信风清明一候是桐花。

小宝、小嘟、叔叔、婶婶,我们一起往大别山金寨踏青。

一路上,映入眼帘,吸引眼球的是那一树树紫色的花,树上找不着一片绿叶。在晚春时节,能这样紫色满树的花,除了桐花还有紫藤、紫荆花。唯有桐花才这样高大魁梧且没有叶子。

梧桐是很耐品味的,它枝干扶疏,春有芽,夏有绿,秋有黄,冬有枯,四季可赏。

“凤凰非梧桐不栖”,而且梧桐还是做古琴的良材。著名的“焦尾琴”就是梧桐木做的。古人庭院中喜栽梧桐,视它为祥瑞之物。

《群芳谱》:“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静,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

中国文学从来不缺对梧桐的赞美。

从《诗经》开始,梧桐与凤凰密不可分:“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魏晋时期,人们特别热衷种植梧桐。据《晋书》载:“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

“有南国之陋寝,

植嘉桐乎前庭。”

——《桐赋》

“孤桐北窗外,

高枝百余尺。”

——南朝.谢眺

我喜欢唐诗中梧桐,品格显得分外高迈。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一只小小的“蝉”,因着泊居在高高的梧桐树上而气度不凡。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到宋代,梧桐被拉进了秋雨、愁绪之中。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不会变,变的是人心。

三春之景到清明时节,绚烂已到极致,终归要撤退,让夏季登场。桐花正承载了这春夏过渡的衔接。

桐花是春夏递变之际的物候,是春之“压尾”,就如同鸟类中送别春天的杜鹃鸟。

“老去能逢几个春?

今年春事不关人。

红千紫百何曾梦?

压尾桐花也作尘。”

——杨万里《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

“岸桐花开春欲老,

日断斜阳芳信杳。

东风不管客情多,

杜鹃啼月青山小。”

——施枢《春夜赋小字》

桐花花语是情窦初开。

梧桐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梧桐一树,就像是草木中的一部编年史。

桐花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梧桐与泡桐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前者是梧桐科梧桐属,后者是玄参科泡桐属。

不过,它们两在外部形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古人也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泡桐春天开花,花型大,紫、白两色。

《尔雅·释木》:“荣,桐木”,“荣”即花,桐木即指泡桐。

梧桐夏天开花,花小,白或淡黄绿色,有时带点红,没有泡桐醒目,但很耐看。

梧桐叶子形状比泡桐来得更雅致,观赏性更强。古诗、古画和园林里所种植的大多是梧桐。

我喜欢梧桐。小时屋后的山上就有一片梧桐林,开窗就能看见梧桐花开。当梧桐叶能包住一个鸭蛋的时候,大人就会把寒衣洗晒收藏起来,因为夏天到了。

桐花是春日里不可替代的一道风景。这次进山遇到了盛开的桐花,还有山中的野紫藤也在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恬淡的气息。

在朋友的竹林里挖了几棵毛竹春笋,山里气温低,竹笋还未长大。腊肉炒鲜笋,春的味道可观、可闻、可尝。

哦,也遇到了梧桐,但还未开花……

小嘟小宝邀请你暑假过来玩,到时我们可以一起进山摘板栗。板栗烧土鸡味道鲜美。

祝平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