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观钱梦龙执教《中国石拱桥》
师:在宣布课题之前,先请同学们帮我把一句话说完:假如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去请教×××同学,这位同学就要把这道题的做法向我详细地——
生:(齐)说明!
有的人说明的本领大,一说就明;有的人却越说越叫人糊涂。可见,说明要讲究什么?
生:(齐)方法。
师:对!今天我就要看看同学们说明的本领怎么样?(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
师:好,请仍把课文合拢。刚才大家都说不清大拱和小拱的关系,现在谁来说说看?
师:对了。说明事物用词要准确,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板书:用词准确)师:讲得非常好!她把课文中写到的两座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联系起来,了解了作者之所以要写这两座桥,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两种典型。读书就要这样瞻前顾后。这两小段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明确了,下面再请同学把整篇文章的结构理一理,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说明的。大家可以小声议论一下。
一、注重“言语”——最本真的语文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并一贯强调“语言文字形式上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强调“说明”——最凸显的文体意识
“千课一律”,可能导致学生对文体特点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缺乏。不同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
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教法怎样“活”,钱老始终都立足于说明文文体特点,紧扣说明的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语言等说明文的要素展开教学,让文体意识流淌于课堂。
三、善于“搭桥”——最朴素的教学方法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一书中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只有没有使用好的方法,只有用得不恰当的方法,而没有什么新方法,更没有什么新模式
“自有语文方有味,若无读书即无根。”愿语文同道静心读书,潜心育人,共赏语文教学的碧草如茵,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