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重组,水到渠成
薛法根执教《珍珠鸟》
一、提炼整合,训练中提升思维
二、变换角度,朗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灵活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和思考,并享受到审美乐趣,需要的是教师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
三、迁移练笔,运用中渐渐内化
课文既是阅读材料,也是写作范本。
“学”与“练”并举,工具与人文统一
——观窦桂梅执教《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抒情散文。
一、以“亲”挈领,贯穿始终
第一步,解亲意。由“亲”字的含义,引出“亲人”二字,初步感悟亲人的含义。第二步,忆亲人。介绍本文背景,让学生对中朝人民互称为“亲人”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第三步,讲亲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亲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具体事例,从而对中朝人民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第四步诵亲人中,老师通过让学生代入志愿军这一角色歌颂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声又一声的诵读中,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同时也越来越融入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沉淀的情感开始激荡。第五步,别亲人。
到了这个环节,学生作为“志愿军”已经积累了对朝鲜人民相当浓厚的情谊。所以有什么比拥有这样的深情厚谊却要离别更让人难舍难分的呢?
二、以读入境,寓讲于读
三、以“练”贯穿,多措并举
首先,是对说话能力的训练。从用一句话、一个词说说你对亲人的独特感受,到跨越国界,放眼世界对战争中受苦人民图片的感想,都是引导学生说话的训练。
其次,是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在“讲亲人”环节,窦老师利用“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的句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次,是对朗读能力的训练。这体现在“诵亲人”环节中的五个层次的朗读中。
最后,是对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讲亲人”环节,窦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抓细节、抓重点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这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表达和说话不同,表达是有层次、有逻辑、有自我思维的一种表现,相信在窦老师的扎实训练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