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少女们对身材总有一种迷思,视脂肪和肌肉为豺狼虎豹,提及色变。非把自己饿成没胸没屁股蛇精脸竹竿腿才觉得符合普罗大众对美人的审美标准。
至此,许许多多胖子日复一日的哀叹自己生错了年代,放在唐朝,一定可以技压群雄倾国倾城。
我一度很不忍推翻这种观点,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摇摇欲坠,未尝不是一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好事。
打个比方,你会明白什么叫在恍惚中遇到真实。你约好见一个想象中像古力娜扎的姑娘,结果那天在咖啡馆里你面前徐徐坐下来一个斯琴高娃后,你是不是可以崩溃到不成人形却依旧保持着体面:“我妈一定觉得你很亲切!”
穿着性感小热裤的斯琴高娃老师夹着双腿娇嗔道:“讨厌~”
画面感简直不能再强烈了吧?
细想一下,唐朝说的胖并不是像沈殿霞一样的汽油桶,而是细细粒的那种丰满而已。
我觉得这个很好理解。
大约应该像《泰坦尼克号》中的凯特温斯莱特,真的很有肉,真的和瘦这个词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丰腴、性感、有胸,还有很重要的腰身,像欧洲文艺复兴时候油画里走出来的那种女人。
其实我一直有个怀疑,杨玉环胖,体味重,很多年也没怀孕诞下皇嗣,会不会是个多囊卵巢综合征?只不过唐代御医们还没有研究过这种病例。如果这样,她应该是体毛旺盛并且长痘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深切感受到我的才疏学浅,对古书记载没有进行透彻的研究。
对于杨玉环的体重,也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比如确切有多少公斤,也许准确的数据是不可能得到的。唐代以丰腴为美,不是以痴肥为美,所以杨贵妃应该是微胖界人士,真正的微胖,而不是今天那种非竹竿就说自己微胖的人的标准。
杨贵妃不会太胖的证据是:她跳舞很好,而且还能跳胡旋舞,这种舞蹈很胖的人是跳不起来的。她骑马也不错,对此可以看得出她身体灵活。而一般非常胖的人走路都喘,是不可能得到唐玄宗喜爱的。人家玄宗阅女无数,不是傻子!
我觉得最恰当的解释应该如是:从审美观上来讲,唐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以胖为美”只是相对的。如果用今天的话可以这么形容:1、身材比较丰满,但达不到胖的程度;2、身形匀称,看上去像大骨架一样,比如,一个女生110斤左右,可是或者肌肉含量高一点,或者匀称又紧实,一点都没感觉有多么胖。3、唐朝风气开放,在着装方面相对也会暴露一些,即便不像电视上演的《满城尽是大咪咪》那样满屏事业线般夸张,也以身着轻纱帷帐为仙女下凡。这样一来,有些比较丰满、匀称的女性身材就很容易显现出来,让人们看起来很美很销魂。
所以,别再把满身流油臃肿的人,臆加成唐代宫廷美女,唐玄宗要是知道了,一定哭着从墓穴里爬出来。
其实美不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
至于所谓一个时代流行,这东西附加了太多审美以外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就喜欢瘦脸,大胸,细腰,翘臀。
这是主流,但是你真的喜欢略带畸形的蛇精脸,你真的是胸越大越喜欢?
说到底,喜欢的东西终究还是以匀称为美的,并不是什么以胖为美,以瘦为美。
比如宋明清的那种那种畸形的三寸金莲,绝对与正常审美无关。完全是儒家对女性女德的变态追求衍生出来的,我不知道这种惊悚的脚何以与美联系在一起。
匀称,明白么?无所谓胖瘦,匀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