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以突破的瓶颈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路上 ,不论是学校里的学习,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都需要解决各类问题,才能实现自己的成长。但我们会发现,总有些学霸的存在,就如总有些工作高手的存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飞跃。那这些高手除了具备较高的智商外,是否在成长方法上有些共性呢?
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学渣和学霸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习的4个阶段认识不同。学生要将一个知识点掌握,基本要经过概念、例题、习题、订正4个步骤的循环。学霸比学渣做的比较好的主要体现在概念掌握和订正反思两个环节,而学渣基本将大量的时间放到了习题环节,陷入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
成长突破的4阶段
毕业后的工作,我们仍要继续成长,仍需要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样需要经历类似的环节,具体就是扎实理论、研习案例、专注实操、反思复盘4个阶段。我就将关于上述4个阶段的思考,进行简单阐述,供大家参考。
扎实理论
1,扎实理论,关键是掌握核心概念,这是我们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不论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大学所学的专业,我们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便面对真实的工作需要。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将这个行业的核心“概念”思考清楚,并建立各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此时,我们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两个相关概念混淆,比如“读书”和“学习”是两个相关但不雷同的概念。读书的确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但两者的外延差异很大。我们常见很多人读书多,但并没有学到很多知识;如果是为了提升学识,那就不能将学习局限在读书。具体的操作手法,一则可以通过资格考试,拿到行业所需的必备证书,比如证券行业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CFA、CPA等;二则阅读行业的经典书籍,将本行业的经典理论掌握。
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元认知”,不仅有学习的过程,还有洞察学习过程的思维,不断我们的学习方法。
扎实理论的阶段目标,就是让我们建立“丁字形”的知识结构。“一横”表示我们所涉猎的知识面足够宽广,而“一竖”表示我们有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涉猎广是为了让我们的思维发散,从而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可以触类旁通,懂得知识迁移;研究深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作聚焦,能够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具体做法上,我们建议在学校阶段完成“一横”的广泛涉猎,进入职场后,要专注于“一竖”的修炼。因为在当下社会决定我们个人价值的因素,不是我们有没有短板,而是我们的长板是否足够长。
研习案例
2,研习案例,关键是分析本行最经典的案例,这是作出精品工作的基础。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巧,而且这些技巧,会随着行业属性、时代趋势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更为重要的这些核心技巧属于“术”的层面,还具有“自我毁灭性”,一旦为众人所知,就功效顿减。对于一个刚入行不久的人,如果想做出提高工作效率,那就必须找到这个行业的标志性事件,然后分析这些事件的关键节点的关键操作手法。如果有可能,要找到操盘这个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复盘交流。
这一阶段的操作手法,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等多渠道完成。但如果想和行业的高手取得见面机会,并获得直接点拨,至少要经过三个步骤,且坚持“成人达己”的核心思想:
一是,参与大平台社交,主动承担平台的组织工作,借助平台的影响力,和大咖建立认识。比如每个高校在大城市都有校友会,但都缺乏积极有效的组织者,因为高年级的学长都很忙,如果这个时候有学弟学妹能主动走出来,承担日常的组织工作,必然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也必将成为成为众人认识的焦点。
二是,寻找大咖的兴趣点,组织小范围的交流活动。在规模的社交活动中,大家都只是相互认识,但如果想建立信任,就得通过小范围的交流,一般建议人数不要超过6人。这样就可以将兴趣相似的一群人组合到一起,从而让大家能够更加多维度地彼此了解,相互熟悉,从而增强信任。
三是,寻找大咖的需求点,建立强链接。大咖虽强,但也仅在一些领域比较精深,他同样面临问题。如果我们能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大咖的不足,那就有机会建立强链接。一旦这步完成,基本就有机会跟他请教当初标志事件的关键点的了。当然这个请教的过程,也应该在不经意下完成。
专注实操
3,专注实操,关键要敢于创新,做出标志性事件,这是我们贡献价值的核心环节。因为扎实理论和研习案例,都是属于学习别人的经验。但我们如果想在工作上有所作为,那就必须自己去干。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独立思考,从而陷入日常事务的重重包围,不能进行一些有创造性工作的实施。这也是我们常听说的,为何有些人“花了10年时间”却只有别人“1年的工作经验”。
在专注实操的这个环节,要求自己要专注,必须聚焦一个有价值的细分领域,才有可能做深。也只有做深了,才能贡献独特的加自己。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刚入行不久,没那个能力去做标志性事件。但成长的逻辑起点,就是敢做敢承担。因为只要做了,就有收获。做成了,那就奠定个人自信;如果没做成,只要做好复盘,那也将收获宝贵的经验。最怕的就是缺乏行动,被自己的“不可能”思维限制了,那将错过成长的窗口期。
反思复盘
4,反思复盘,关键要在事情结束后,多维度地进行反思小结,这是我们在成长的前三个阶段,都要贯穿使用的方法。因为一件事情,只要做完了,那就会出现一个确定的结果,不论成败。但反思复盘会让我们回到当初的那个起点,让我们思考各种可能性,从而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的思考。如果我们坚持反思复盘,那当我完成一件事情后,所获得的经验就相当于别人干了几件事情获得的经验。在这个环节,建议形成自己的核心朋友圈,彼此能够坦诚地交流,各位朋友的能力与我们相当或者更高,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刚完成的事情,进行多角度的点评与建议。
在复盘中,我们建议多客观讨论,少主观判断;多用名词、动词、量词来描述一件事情,少用形容词。比如我们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不应该说这个人粗心,因为这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一个被说了粗心的人,下次大概率还是会犯类似的错误。但如果我们能继续深挖,看到他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并且告诉上应该如何去做,那大概率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在上述的成长4阶段中,时间分配是有技巧。
如果在“扎实理论”阶段耗时过少,我们就不能将核心概念搞清楚,这样我们是没有思维穿透力的。但如果耗时过长,也容易“死读书”的陷阱,被教条所束缚;
如果在“研习案例”阶段耗时过少,我们就无法真正掌握一个行业的技巧,也就缺乏了贵人相助,不能有效借力;
如果在“专注实操”阶段耗时过少,就无法熟能生巧,更难以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但如果耗时过多,也容易陷入“战术的勤奋导致战略的失败”的危局;
如果“反思复盘”阶段耗时过少,我们就无法进入自我生长的正反馈。
当然,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时间分配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个人认为,在刚入行的前1-2年,应该将重心放在扎实理论上;工作3-4年,就应该将重心放到研习案例上,真正掌握本行业的核心规律;工作5-6年,可以将重心放到专注实操上,通过完成标志性事件,从而奠定自己的晋升地位。当然反思复盘是应该贯穿始终的。
我所理解的成长4阶段,就如一面镜子,不断地提醒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到底属于哪个阶段,然后又针对性地进行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