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时,《决断力》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都不清楚,可是现在我却很想介绍给每一位朋友。
每个人都有面临选择的时候。
最近你的烦恼是什么?
“要工作还是考研?”
“想跳槽,又怕没有现在的好”
“家里人催婚了,过年都不敢回家”
“大宝三岁了,要不要二胎呢?”
……
这一类问题的答案通常在利与弊之间摇摆,最后因为两边都有理,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待下次再提起,又是同样的程序再走一遍。
《决断力》分析了决策前后会碰到的思维陷阱,并提供了相应的方法,提醒自己跳出思维定势,从更多新的角度、距离,甚至改变时空去考虑问题。除了选择前,分析和事后的应急预案都有了方法可依。
决断力,本身不会提供直接的答案,但是拥有做决策的能力,可以更有信心地接受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把结果交给“赌一把”、“凭运气”的侥幸心理。
决断力可以用一个WRAP流程来概括:
W拓宽选择空间
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P做好出错的准备
1)面临选择时
W拓宽选择空间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P做好出错的准备
不要把问题的主要内容作为关注中心,比如“工作”“考研”并不是毕业后仅有的两个选项,有更多其他选择,甚至是这两项选择的综合。孤立地考虑这两个选项,容易陷入做决策时的“思维狭隘”,看不清每一个选项究竟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可能忽视其他潜在的选择。
- 通过比较选项的机会成本,更容易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在哪里;
- 假设其中一项选项消失,适合正在纠结要不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消失,被迫转移注意力,重新思考,自动调整到重新寻找其他方案。
- 多目标追踪里“二者兼顾”为考虑选项带来了新的选择方法。
这些选项不是单选题,也不是传统的多选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转换。比如,预防心态和促进心态对公司度过经济危机的影响。
- 找到那个已帮你解决了问题的人,是直接或间接地参考别人的处理方案。
以前会觉得这像是抄袭,其实借鉴的方式从内部本身寻找到外部寻找,以及用类比、爬梯来寻找创意,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从无创造出有,是有本事,也可能只是基础的本事;能借鉴已有的丰富资源,可以有效地走得更远,何乐不为呢?
2)对选项进行分析时
W拓宽选择空间
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P做好出错的准备
证实倾向促使你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比如购物时,总是关注营销强调的功能、买家的好评及各种被提及的好处,即使被质疑,也会找出值得剁手的新理由。
我们习惯了质疑别人,却很不容易质疑自己,就是因为平时思考问题都会有证实倾向。
- 把自己认为的“事实”当作一项未知,放到现实中去检验,而不是寻找各种证据去证明“事实”就是事实。最直接的方法是考虑对立面,多站在反面考虑,甚至“催眠”自己,让自己支持反面观点。
- 外视观点更为精确,想要客观看待问题,尽量少把自己代入到环境中去。
- “平均值”“基本比率”不能代替我们做决定,但正确认识它们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减少证实倾向。
- 特写,是对宏观的外视观点的一个修正,把可能模糊掉的具体细节又重新呈现出来。
3)已有决定时
W拓宽选择空间
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P做好出错的准备
短期情绪会影响你的判断能力。
- 准备改变时
留出时间来考虑这个决定。
- 10-10-10方法提供了一个反复思考的方法。
- 结合自己的核心价值来考虑——这也是不同人做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为了能更专注地实践核心价值观,在开始时,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在处理次优先级的事情上,这也是留出时间的目的之一。
- 留出距离,可以是空间上的距离,也可以观念上的距离。一句话概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如何,增加距离是让我们扩大视野,看得更客观、更全面。
- 准备维持现状时
我们容易有维持现状的偏见,因为人都喜欢熟悉的东西;损失的痛苦大过收益的愉快。当以后有不想改变、停留在舒适区的时候,就要找一找,是什么熟悉的元素,或损失的痛苦,在影响自己做出改变。
4)接受选择后
W拓宽选择空间
R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A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
P做好出错的准备
未来是不确定的,那是不是因为未知就无力改变了呢?做好出错的准备,并不是坐以待毙,其实应该说是为出错做好准备。
- “书挡”对未来逆境、成功做出预期和准备;
- “绊网”,为自己设置“触发器”、规定行为上限。
当进展缓慢、变化很少(自动驾驶状态)时,“绊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信任流程WRAP
我理解为信任每一次自己的选择。桃总说“每一个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我认为,现实没法重来一遍,所以不同的选择没有办法做对比。只有相信每一次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才有足够信心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后悔、犹豫、举棋不定,都在不同程度分散思考未来的精力。
运用决断力的技巧,缓解害怕失败、患得患失的情绪;跳出思维定势;处理过度自信。让不知所措,逐渐向胸有成竹靠近。
面对以后的选择,答案依旧很多,但是我们至少有了不少筛选工具和应急预案。结果谁都无法预测到,但我们有了这么多准备,又怎么会害怕呢?
21天的阅读,转瞬即逝,从担心看不完一本书到翻来覆去看几遍。21天的变化是不少的。
不能说已经养成阅读习惯,打卡、每日一问的活动,促使我不得不每天挤出一个多小时来进行阅读、思考和写感受。事实证明,一个多小时的个人时间,挤一挤还是很容易就有的。接下来,继续保持每天都有这样的时间,并且要提高效率。在有稳定的个人时间之后,再试图去延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