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聆听了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牛会晓老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讲座,收获颇深。
牛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特别强调。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有效的体现呢?我也在困惑,在思索。但今天听了牛老师的讲座,我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收获:
一、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2019小学语文部编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我想: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